【教育论文】
帮您发教育论文现代审美观念对传统手工艺影响
时间:2021-07-29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148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期刊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改变带来人类的审美观念的改变,现代审美观念趋向于“抽象化”“个性化”,传统手工艺在此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带来的冲击,传统手工艺只有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固守本分基础下,结合现代审美特点,创新发展,才能创造出时尚又不失传统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审美;现代;工业革命;传统手工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社会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业革命带来机械文明,新知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新的行为方式的出现,人类的审美观念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1理解审美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美学,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它既要有客观存在又要和人的心灵交流,美是难的。在《大希庇阿斯篇》里,苏格拉底问希庇阿斯:“你能替美下个定义吗?请告诉我什么是美。”希庇阿斯说:“一个年轻小姐是美的。”苏格拉底不满意,他说,“我要问的是:什么是美?而不是问:谁是美的,什么东西是美的?”在这篇对话里,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尝试了好几种关于美的定义,例如美的就是适当的、美的就是有用的、美的就是令人愉悦的,但苏格拉底又一一予以驳难,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是:美是很难解的。“审美”一词有“审”有“美”,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美”是什么?古典主义认为“美在形式”,强调表现“美”的绝对概念,绝对的理性主义。康德在他的著作《审美判断力批判》中认为“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美的概念不涉及欲念及概念,只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存在。弗洛伊德的“移情说”认为“美是意识的暂时歇息”。美一直依附于哲学,直到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才将美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他将美学定义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形式的存在,需要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联系。另一方面美又是有社会的意义与内容的,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联系。“审美”这个是一个动词词组,“审”作为一个动词,它代表的是一个主观的行为,而这个主观行为的发出者一定是人,这样的一个活动一定有主体的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的对象,即审美客体或目标[1]。审美现象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美是属于人的美,审美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存在的物体。审美是人的理性感受的感性体现,是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它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2]。
2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变
2.1“儒、道、佛”为根本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是以“儒学为肉,道学为骨,佛学为魂”的一种精神追求。以山水画为例,儒家思想倡导的“仁”为本的思想核心在山水人物画中表现得尤为典型[3]。传统绘画常常表现文人雅事,或雅集,或隐居,或访友,或抚琴,或啸歌,行为举止潇洒淡然,皆合礼法,体现出儒家特有的谦恭与自我克制之风。道家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道法自然”,传统山水画在风格的布局和手法的运用上则体现了道家的审美偏向。沈周的《庐山高图》系为老师陈宽祝寿而作。近景的坡头上有一人迎瀑布而立,比例极小,却与周围雄伟瑰丽的景色完全融为一体。作者把老师的为人与伟大的自然景象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只有和自然和谐为一体,我们才能了解自然的规律,顺天道而行。禅宗思想也是影响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禅宗倡导“心性本净”,要通过修行排除外部世界的干扰,回归本心,达到“无我”的境界。儒家的“肉”道家的“魂”构筑起我们传统审美观念的骨架,而禅宗思想则作为“魂”,让传统审美观念在内涵上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升华。这三种思想的融合构成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念。
2.2工业革命带来现代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的方式的变化,也带了以机械为审美对象的机械美学观念,机械美学的审美观念得到不断的发展,并且不断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审美观念。建筑家勒·柯布西耶对飞机、汽车、轮船等现代工业产品情有独钟,他强调机械的美,就连作为人类最古老栖居所在的建筑也被先锋派看作是“居住机器”。当时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对机械美学更是坚信不疑,建筑师罗杰斯和皮亚诺70年代设计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一座作为机器的建筑,则完全实现了他们的梦想。蓬皮杜文化中心”达到了一种技术表现主义的新高度,“翻肠倒肚”似的把琳琅满目的管道毫不掩饰地暴露在外,辅以绚丽夺目的色彩加以强调,是那个时代对于机械美感的狂想曲。19世纪的现代主义更是发展出了对于高度简洁化美学的追求的“黑盒子美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现代高科技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审美接受正如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说,也由传统的沉浸的关照式转变为对于电子数据的直观接受,现代传媒使得我们的审美视觉化。不同于传统审美观念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现代审美观念逐渐趋向于体现“抽象化”“简洁性”“刺激性”“娱乐性”“个性化”的特点。
3现代审美观念下的传统手工艺
3.1传统手工艺面临挑战
现在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产品提不起兴趣,因而传统手工艺成为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弃儿”。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变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代人在审美追求上,追求物质享乐,打破了审美中人与世界之间一种无功利的关系状态。审美与现实功利结合起来,成了一种快销品,流于浅显化、快速化、粗糙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经济本身也渗透到人们的审美观念层面。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之下,传统手工艺为了更高的利益追求,有时会选择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下下之策从而生产了一些低质量、低审美的工艺品,这使得原本对于手工艺知之甚少的消费者降低了对于工艺品的认可度[4]。例如传统的苏绣制作通常要经过:设计画稿、上绷、勾稿、刺绣、下绷、装裱等六道工序,制作一个低档绣品需要15~30天;中档绣品需要1~3个月;高档绣品需要3个月至半年;苏绣精品则需要半年以上。相比之下,机器制作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在电脑程序里输入好程序,然后连通纺织机开始批量大规模缝绣[5]。一个同样大小的苏绣作品,机绣需要的时间只需要以分、小时计算,而传统的苏绣作品则需要绣娘一针一线绣出,花费的时间要用月、年来计算。正如季羡林先生曾在他的随笔中指出的一样:“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因为这种注重实用主义的审美观,使得人们更愿意去追求那些廉价、快销的产品。实用主义正在毁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之路。
3.2传统手工艺未来的发展之路
卢梭曾说:“在人类所有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正直的手艺。”手工艺,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它源于普通劳动人们,服务于广大的群众,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是物质和精神的融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创作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具有生活之美、意象之美的特点。不同于机械美感的可复制性,手工美感具有不可复制性,传统匠人们在创造手工工艺品时注重意匠,主客观结合,取得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三方面的高度调和,每一件工艺品都是不可复制的精品。艺术应该是有个性的,所谓“我手写我心”,着重点应该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就要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艺术家们必须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固守本分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观念、融合当代科学技术、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不失传统美感的好作品、好产品。
4结语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的不朽的宝藏,凝聚了世世代代匠人的心血,是他们劳动和创作的结晶,是我们的民族风格、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也是民族思想文化的体现。审美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结合时代审美的特点,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杨静.基于美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2]邓辉,刘红.基于审美的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27):3-5.
[3]吴宇西.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魂,肉,骨--解析传统山水画中蕴含的儒道佛思想[J].神州,2018(05):18.
[4]蒋婷.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困境及其破解之道———以扬州东关街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03):186-189.
[5]陈兆熠.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法律保护问题[J].经营者,2016,30(015):132.
作者:石媛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实践
- 下一篇:中职网络营销课程思政实施
今日最新论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151-2811-9165 | |
客服电话: | 151-2811-9165 |
客服: | QQ:2261538389 |
微信:15128119165(同微) | |
联系邮箱: | wentougaolun@163.com |
论文发表?猛戳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