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

帮您发教育论文

谈儿童应激情绪状态的处理原则

时间:2020-09-12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网络 点击:70次

关键词:职称评审,期刊投稿,期刊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摘要:本文对班主任教师应何应对处于激情绪状态的儿童提出了处理原则:接纳儿童情绪、调节儿童认知、激发儿童潜能,以帮助儿童有效缓解情绪,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会发生很多对于他们来说特别的事件,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情绪情感体验发展水平较低,遇见突发事件,容易产生应激情绪,如过度伤心、愤怒、恐惧等,情绪、行为反应激烈。作为班主任老师,经常甚至可能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儿童,陪伴他们处理情绪,解决问题。也恰恰是在这样一些平常、平凡的小事中,儿童才能不断丰富经验、获得成长。那么,当儿童因突发事件产生应激情绪时,我们班主任教师应如何处理,要遵循哪些原则,才是“看见”儿童,以更好地促进儿童成长呢?
 
  一、“看见”儿童的情绪
 
  喜、怒、哀、惧是人类四种基本情绪,无论是哪一种情绪体验,过度的情绪都会引起个体的不适应状态。当儿童产生应激情绪时,会出现相应的行为表现,班长任教师要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儿童的情绪,并针对其情绪去处理,即要做到共情,给予言语反应、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如:我看到你摔东西(哭了等),感受到你非常生气(难过等),握着手(递给纸巾擦擦眼泪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情绪的反应,也是共情行为。因为共情,尤其是关系中的高度共情有可能是引起改变和学习的最有效的因素[1]。这样,会让儿童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被支持,情绪被缓解,为后续事件的解决奠定基础。
 
  二、“看见”儿童的认知
 
  人的情绪、反应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产生的。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RET疗法的ABC理论”:(A)诱发性事件与对这些现象的信念;(B)混合在一起,而这些信念导致出接下来的后果;(C)——情绪及行为上的困扰[2]。因此,改变儿童对事件的认识,就能够有效改变儿童的情绪,并能提高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儿童情绪与认知和谐发展。
 
  (一)要倾听,“看见”儿童眼中的事件
 
  儿童之所以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基于他个人的视角,在他眼中形成了事实和判断:这个情境是有威胁的、有害处的、有不利因素的。此时,最重要的是要在倾听中了解到儿童眼中的事实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儿童。听到了儿童眼中的事实,就必须设身处地为其着想,感受到儿童多么委屈,多么无助……倾听,要保持积极的关注,保持耐心、细心,要听出内容,也要听出背后的情感,更要给予内容和情感反应,并在语音、语调、动作中表现出对儿童的理解。通过接纳儿童的情绪和想法,给予其宣泄和表达的机会,有助于儿童情绪快速恢复常态。
 
  (二)要接纳,“看见”儿童头脑中的想法
 
  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3]为:一是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二是过分概括化,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三是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了解这些不合理认知,班主任教师在倾听中就会有意识判断儿童的想法属于上述某种类型,以发现儿童认知的不合理之处,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保持客观,耐心等待,不轻易评价,接纳儿童的情绪与行为,继而协助儿童调整情绪与行为。
 
  (三)要信任,“看见”儿童反思的能力
 
  当人们被接纳和获得奖赏时他们就会以一种更关爱的态度对待自己[4]。在被充分接纳的前提下,儿童的理智才容易被唤醒,才能对事件进行思考与判断,实现对不合理认知的分析、思考与调整。
 
  1.激发儿童自主思考,还原事件本身
 
  当儿童对情绪进行了充分表达与宣泄后,便会冷静下来。班主任教师要对儿童眼中的事件与看法给予充分的信任,并给予语言、动作、表情等积极反馈。当儿童感受到被信任和尊重后,通过具体化的方式,询问事件的细节,引导儿童自己来还原事实,补充细节,协助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事件发生的全貌,为引导其发现自己想法的片面与不合理之处奠定基础。
 
  2.引导儿童换位思考,发现并质疑不合理认知
 
  儿童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了事件的原貌和真实样态,这就意味着,在充分接纳后,儿童已经唤醒了自己的理智,有能力对事件进行“新”的分析与整理,这正是引导其发现和质疑其认知与想法不合理之处的最佳机会。通过换位思考,儿童不断丰富对其所经历件事情的看法与经验,会发现并得出新的结论,有效质疑原有的不合理认知,改变自身认知,有效调整消极情绪。
 
  三、“看见”儿童的潜能
 
  个体内部拥有许多用于认识自己、改变自我概念、基本态度与自我定向行为的资源。只要营造出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这些资源就会被调用起来
 
  [5]。班主任教师要为儿童营造被接纳的氛围,相信儿童有自己的力量,协助其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和成功经验,从而树立信心,妥善解决问题。通过引导、激发和鼓励,肯定与信任儿童的经验与策略并不断促进其进行优化,儿童最终就会从不知所措到拥有一个或者几个解决和应对类似事件的办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推演等方式进行强化以增加其生活中进一步运用的可能。
 
  儿童教育论文范例:儿童成长力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研究
 
  综上所述,当班主任教师遇到处于应激情绪状态的儿童时,把握以上几个原则,将会有效帮助儿童调节情绪,丰富儿童认知,提升儿童应对问题的能力,协助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美]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M].石孟磊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1:104-105.
 
  [2]墨顿·亨特著,李斯.心理学的故事——起源与演变[M].王月瑞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1:578.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124-125.《心理咨询师》.
 
  [4][美]戴维·迈尔斯.心理学[M].黄希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2.
 
  [5][美]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M].石孟磊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1:88.
 
  作者:张晓春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精准发力,打开思维天窗
下一篇:高效识记词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