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

帮您发教育论文

教育职称论文发表: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浅析

时间:2013-05-04 作者:admin 所属分类: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点击:115次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后勤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阐述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特征,分析了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后勤管理;人力资源,职称论文发表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高校后勤集团人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趋势,这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不协调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研究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关系到高校后勤的发展和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主要特征

  高校后勤集团实际上是由高校行政部门转型而来,为了顺利实现过渡和转型,维持改革的稳定性,后勤既吸收了原有在编人员,也消化了一部分非在编人员,同样存在新进人员。人员结构、工作性质、个体需求等方面都有着其鲜明的特征。

  1.1人员结构复杂

  高校后勤集团的工作人员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宏观上分为在编与非在编;从微观来看,在编工作人员又可分为干部编制与工人编制,非在编工作人员可分为聘用大学生与一般聘用员工,在编人员一般是由老职工、教职员工家属、学校机构调整分流人员等组成,非在编员工一般是由集团通过公开招聘的高学历职工与农民工等组成。因此高校后勤集团工作人员的年龄构成、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结构非常复杂。

  1.2人员流动性大

  从国家宏观经济来讲,流动性有利于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但具体到单位,资源的流入或流出会增加企业效益或造成企业效益的损失,频繁的人员流动必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集团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如餐饮、宾馆等,但厨师、服务员大部分都是聘用员工,相对于社会上的餐饮行业来讲,学校餐饮环境相对简单,但工资也相应比社会上略低,这就势必造成厨师、服务员的不断流动。

  1.3 员工的需求多样化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一般聘用员工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物资需求,发展到多元的精神需求了。在工作之余,要求有相应的文化、体育配套设施,同时,很多职工要求解决小孩子读书问题等。

  2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后勤人才引进重视不够,优惠政策不到位。高校后勤需要引进的是具有企业经营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而高校对人才的引进主要是对教学、科研人才的引进,很少顾及企业人才。必然会造成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开发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1)人员构成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后勤服务已经或正逐步走向社会化,许多高校后勤用工结构为:四分之一属于学校编制的全民、大集体职工,四分之三属于社会用工。可见,聘用员工已成为高校后勤集团用工的主体,他们大多来自某些经济落后的城镇和边远的乡村,整体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土地征用工、临时工较多,大约占后勤队伍的80%,而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少。

  (2)学历结构不合理。后勤集团聘用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为低学历,没有技术或缺少专门技术培训,从事餐饮、园林、物业等行业中的洗切工、保洁员、值班员、保安员、绿化养护工等工作,劳动时间长,以体力劳动为主。仅有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从事管理员、厨师长等工作。

  (3)年龄结构不合理。后勤员工中多数是教师的家属和征地招收的工人,基本上停止了招收年轻正式职工,造成职工年均年龄偏大。部分学校后勤员工队伍中40岁以上的占55%,而且多数技师和高级技工在45岁以上。

  2.2 待遇低,保障不健全,管理粗放

  工资较低,福利少,保障不健全。高校后勤集团聘用员工工资较低,部门不同、工种不同,工资有较大差距。如维修工技术含量较高,加上社会上工资也较高,因此定的工资较高。驾驶员、厨师长、维修技工等是工资最高的工种,因为他们技术含量较高;保洁员、园林绿化养护工、洗切工则工资较低。人员福利很少,虽然大部分后勤集团都依据法律规定与劳动者都签订了劳动合同,但能够做到社会保险全覆盖的却不多。

  非在编员工归集团下属部门自行管理。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只管理在编员工,非在编员工则归下属部门管理,由部门招录、发放工资、安排工作等,部门只需将数量上报。各部门又仅仅关注业务,缺少专业的人事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因此,这部分人员的管理比较粗放,没有人事档案,有时甚至连具体数量也不是很清楚。

  2.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

  培训机制不完善,培训少且不够规范。高校后勤集团对外聘员工的业务培训由部门自行组织。部门一般只进行简单的业务培训和岗前教育就安排上岗,虽然部门也要组织一些业务比赛,但缺少规划,不够系统。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后勤培训工作有所加强,对员工给予电脑操作培训、礼仪培训等。至于形势政策教育、学历进修、技术等级培训则基本没有,也没有从员工自身发展、职业规划的角度进行长远的培养规划,缺乏对员工的人力资源投资开发。

  激励机制缺失,员工流失严重,稳定性较差。由于工资、福利待遇相对不高,管理不够精细,造成高校后勤人员流动性很大,稳定性较差。一般来说,收入越低,流失率越高,总体上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外聘员工流失和新招。部分高校后勤集团每年选拔优秀外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转为企业在编员工,但指标控制严格,而且要求条件较高,如必须在企业工作2年以上,经严格考核,业绩突出等。这一制度虽有一定激励作用,但数量有限,对多数外聘员工吸引力不是很大。员工的频繁流动对高校后勤工作极为不利。

  3 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3.1健全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培训建设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及年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高校后勤集团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要对现有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预测并做出评估,依据实体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做出预测,制定解决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对策,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落实。

  加强员工培训建设,构筑现代培训体系。将员工的培训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战略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以系统思考。培训既要填补后勤某些岗位的空缺,更要从后勤目标出发,基于岗位分析、人力现状分析的实际资料,设计一套旨在综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体系,包括专业技术技能、管理技能、操作技能、服务技能、文化融合与规章制度的熟知等。在设计中,要让后勤的上层领导关注培训与后勤战略目标的密切关系,要注重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同时,培训内容的设置要围绕学校后勤经济结构的调整、经营项目的开发、服务质量的提升、品牌理念的树立等,不断改善后勤人力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

  3.2吸引优秀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在后勤社会化进程中,要不断优化管理和技术队伍结构,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后勤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鼓励、吸引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到集团工作。高校要为他们职务、职称晋升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教”与“研”相结合,从而实现学校、后勤、教师的多赢局面。

  积极争取大学生这一人才资源。集团要为大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让他们融入到集团,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出谋划策。同时,也可以聘请大学生作为监督员,让他们以消费者的角度来审视高校后勤服务,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

  从社会上招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水平的管理、技术人才,不断充实后勤集团人才队伍机构,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针对劳动强度不大的岗位可以针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身体素质好的退休职工进行聘用,以降低用工风险。

  3.3 引入竞争,创新激励机制

  引入竞争,允许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打破传统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员工聘用制。同时,要建立合理流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本的置换,保持员工队伍的活力。轮岗制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有效措施,通过轮岗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在不同岗位上的锻炼,深入实际,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后勤集团的服务水平。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产生激励作用,促使其提高绩效水平。绩效考核还会对后勤工作者产生信息反馈,使后勤工作者获得需要改进的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与指导,从而促进其发展。另外,绩效考核结果必须与薪酬和奖惩挂钩,薪酬分为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高校后勤集团应对原有薪酬体系进行适当调整,采用绩效导向的薪酬结构,实行以岗定薪,并逐渐弥合事业单位编制员工与外聘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

  3.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加强软环境建设,建立后勤特色文化,用后勤精神文化熏陶、教育、引导员工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员工认真工作,快乐生活。重视单位内部沟通,包括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重视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树立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5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发挥管理者优势

  各级管理者和重要技能岗位人员属于企业的核心员工。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干部大致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学校在编的后勤管理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文化层次较低,对管理新型后勤实体还缺乏经验;另一部分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由其它部门调入的干部和新吸收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学历层次较高,能较快融入管理工作中,但对企业的管理经验还有待于积累。因此,高校后勤发展缺少一支有较高学历,有专业特长,熟悉现代化企业管理又安心于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干部队伍。抓好后勤管理干部的培养,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做好后勤工作的组织保证。

  4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校后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守春.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J], 经济师, 2009 第5期.

  [2] 孟德增. 浅谈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J], 山西建筑, 2009 第21期.

  [3] 李杨.高校后勤社会化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J], 生产力研究 2011 第18期.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写作指导,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上一篇:教育核心论文发表范文,新兴媒体管理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教育职称论文发表,关于加强边境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