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

帮您发教育论文

在课堂中“乐疑、善究、巧解”实现有效性

时间:2021-11-15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89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职称论文,教育论文发表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效的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会质疑、调查、探究。在语文课堂中,“乐疑、善究、巧解”就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本着力点。有位教育家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始一问。”有问题才能让思维的火花得予开放,创新之门得予敞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关键词:“乐疑、善究、巧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打开“金口难开”之结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课堂上有着高高在上的权威,支配着整个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依赖的心理,课内懒动脑,羞于开口发言,限制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老师以平和的心态慈祥的面孔与学生相处,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和质疑的勇气,让他们乐于学,乐于疑,乐于说,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高,更有效。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在开课时,我是先这样鼓励学生的。师:我们班的同学爱动脑筋,积极发言,今天老师还要看谁最勇敢、最能干,敢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你们有信心吗?生:“有”,于是我板书了课题,让全班齐读两遍后,又问:“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经过片刻地思考后,有几个同学怯生生地举起手了。可是我没有马上叫他们发言,而是面带微笑地从每个同学的脸上扫过,在老师期盼的眼光里,一个又一个……同学们都纷纷举起手来,争先恐后提出自己的的疑问,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发现的眼睛,一只只如春笋般举起的小手。我看到孩子们在这片愉悦自由的空间里,学习的兴趣来了,也找回了他们那欲知、好问的天性,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寻找问题,打开了羞于开口,难于发言的心结。 
    二、鼓励学生要会质疑、善于探究、敢于创新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探究知识的开始。古人云“学问”要“学”、要“问”,有问题才会去思考。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提得深,提得妙就容易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时,要让他们做到会疑、善究、敢创新,让学生在探究之路上多一条捷径。如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学生随心所欲,提出的问题很多,但过于零星,对阅读没有多大的帮助。这时老师要及时去启发、诱导,让学生知道问题无处不在,但要找出与课文有密切相关,有研究价值、能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画龙点睛的问题,才能对阅读教学有帮助。找别人找不出,想别人想到的问题,敢于创新,才能有利开发智力。如在教《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时,有位学生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白如果带上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一起去敬亭山,这样他不就不孤独了吗?”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提得非常好、非常妙,一针见血地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写这首诗的意图找出来。在教《赵州桥》这篇课文时学生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除了赵州桥还有哪些桥也建造得有创意,有历史纪念意义……”通过这些问题,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它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多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具有问得深问得妙的能力,使探达究达到最高境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凸现。 
    三、用“巧解”这把金钥匙打开语文知识之门 
    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把对知识的的疑惑找出来,做到敢疑、会疑则是一大进步。在质疑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去分析、解决问题,把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那学习将是进步,更进步。解疑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达到目的,比较浅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多读多想的基础上来解决;有难度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把答案灌输给学生,因为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老师一敲定论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这就容易让学生养成遇难而退,不肯动脑,人云亦云的习惯。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不同的见解发表出来。如学生在阅读《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故事里有一句话:“蛇是没有脚的你干嘛要画上脚呢?”读了这一句后有一位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认为蛇是有脚的,要不然它怎么爬行?”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进行讨论: 生:我认为蛇是没有脚的,它的爬行是像海参一样,靠体内活动神经的收缩来达到的。 生:我也认为蛇是没有脚的,平时所看到的蛇是没有脚的,它能爬行是动物的本能。 生:蛇是没有脚的,它的活动是靠它身上的磷片扣住地面,身体的收缩前进的。 …… 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把自己的不同见解发表出来,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答案,知识得到不断提高。由此可知,知识也获得由旧知到新知,由新知到旧知的转换。解疑就像一把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的学习,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思维也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中老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有质疑的欲望,有探究的精神,有解疑的能力;让他们的心灵得予解放,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谢曼英. 在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J]. 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9):154-154 
    [2]王礼顺. 课堂中如何实现有效性的提问探讨[J]. 教学导刊,2011,000(002):P.63-63. 
    [3]冯福霞. 浅谈如何实现互动课堂的有效性[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4):138-138.
 
    作者:何昌立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农村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有效途径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之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