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政法论文 >

【政法论文】

帮您发政法论文

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分析

时间:2021-03-26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194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职称论文,职称评审,政法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对于党的群众路线,党章是这样规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4句话22个字,简洁明了,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一条红线,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党的各项事业和活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展现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根本价值理念和领导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创新上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群众观在其中居于重要地位。习近平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创新和发展。习近平群众观厚植5000年中华文化基因,立足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着眼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有效发挥了汇聚民心民力、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根基的重大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理论支撑。

一、深入领会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句话深刻指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和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价值评判尺度。党的执政水平和工作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最终评判者,具有最终发言权。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就是这样做的。1974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当党支部书记时,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沼气。他不远千里,到四川绵阳考察学习沼气技术,回来后结合延川气候特点展开研究,并在知青住的院子旁边亲手打成了第一口水泥沼气池,点燃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沼气的普及,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缺柴烧的问题,也保障了照明,沼气池里清出来的渣料,又成为庄稼的肥料,一举多得。针对社员需要农具,必须去县城购买的实际,习近平在村里盖了一间打铁的小“车间”,办起了铁业社。铁匠通过打铁做农具就可以挣得工分,群众在村里就可以获得农具。针对群众购买生活物品,必须去文安驿公社,一去一回七十多里地,大路小路要走一天的状况,习近平召集村里人开会,提出“把文安驿供销社的东西拿一部分回来,在村上统一销售,再按单子定期结账”的方案,得到村民的一致赞同,村里的代销点迅速办了起来。煤油、火柴、肥皂、食盐、糖果等生活必需品基本备齐,免去了村里社员来回奔波之苦。除了创办沼气、铁业社、代销点,还创办缝纫社、磨坊等,习近平在梁家河当村支书的这两年时间里,从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着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帮助当时的梁家河人民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领会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追求。一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众最真切的期盼,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宗旨所在,是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所系。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贴群众脉搏,倾听群众呼声,把准群众需求,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思想上、工作上、行动中。二是要注重发挥“人民是阅卷人”的作用。时代出卷、我们答卷、人民阅卷,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人民是阅卷人”恪守人民评判标准,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利于保证正确发展方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要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二、深入领会把握“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树牢“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鲜明表达了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实现了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1989年2月,习近平邀请了8位农民到宁德,向地区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作经验介绍。他主持会议,逐个点评8位农民的做法和经验,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随后在地委工作会议上,他将71个典型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汇编成《滴水集》印发,并作序,肯定闽东先进分子的重要作用,宣扬“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表达滴水可以穿石、滴水能够映出太阳光辉的深刻哲理。他在序言中写道,“改革开放这十年,闽东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成就和变化是来之不易的,是闽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它凝聚着广大群众干部的心血,体现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滴水聚成的涓涓细流,将汇成江河奔腾向前,《滴水集》的汇编,旨在讴歌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发挥英模人物和先进集体的典型示范作用,将艰苦创业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推动闽东各项工作的巨大力量”。深入领会把握“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树牢“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意识。一是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信群众,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相信群众,在于相信群众中蕴藏着无限创造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凡是涉及群众的事,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凡是应该让群众知道的事,都要在第一时间告知群众;凡是群众能办的事都要放手让群众去办,坚决破除束缚群众手脚的各种条条框框。二是要注重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是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开展群众工作的现实课题。必须始终坚持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在教育引导中服务群众,使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真正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深入领会把握“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这句话凸显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新时代领导干部如何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领导干部上了一节“公开课”,并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这表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就必须走进群众中间,做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身先士卒作出表率,躬身践行这一要求。在河北正定任职期间,他经常骑着自行车下乡,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在三年多时间里,他走遍了正定县所有的村庄。在福建福州,他倡导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在福建宁德,他率领的地委领导班子在霞浦县开展群众来访接待日活动,面对面解决群众困难问题,总结出台“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在浙江,他推行领导下访制度,6个年头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在上海,为摸准情况,他7个月跑遍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已遍及31个省区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走遍了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到一处,都要走进贫困户家里,揭锅盖、拉家常,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深入领会把握“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是要注重调查研究。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强调“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经验在基层,智慧在群众。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看家本领”,真心实意拜群众为师,向群众请教,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二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毛主席曾经自我评价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善于总结经验的好处在于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于对实际工作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在于更好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鲜活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善于总结经验有利于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有利于认清优势和机遇,找到短板和不足;也有利于完善政策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深入领会把握“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依法行政

2012年12月,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广大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使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2013年10月,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批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群众利益诉求时,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全面依法行政,坚决依法办事,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从一个又一个合法利益诉求的回应和解决中,感受到“为民服务”的温度,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从心底建立起法治信仰。只有当法治信仰在全社会普遍建立起来时,法治国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群众工作才会更上一个大台阶。深入领会把握“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依法行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思维的最高层次。总的来说,群众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公权力行使的规范和约束,让公权力确确实实为人民群众服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各项合法权益。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把法律法规,当作做群众工作的最大规矩,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是依情理,而是依法律作出判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是依个人喜好、长官意志、行政命令行事,而是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把法治贯穿到研究情况、制定决策、解决问题的各环节中,使“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二是要全面加强法治宣传。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到群众的心间,引导群众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引导各级各层、各行各业、群体个体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各级组织、全体人民只有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尊崇、拥护和践行,才能推动法治信仰普遍建立。三是要切实守住法律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没有做到上述标准,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达标”。心中有责任,就会心有所牵;心中有底线,就会行有所止。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底线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敬畏手中权利,慎用手中权力,恪守法律底线,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忠诚履行好群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做好群众工作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举措,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永恒主题,我们要学思践悟习近平群众观,肩负起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

作者:谭建国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社会信用治理行政法研究
下一篇:扎根理论网络政治参与效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