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史艺术 >

【文史艺术】

帮您发文史艺术

地方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1-03-05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112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职称评审,期刊投稿,文史艺术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内容摘要:地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文化结构上,地方文化不仅受到主流文化体系的影响,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就是说,地方文化是兼具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文化体系。在当下,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部分缺失,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而在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地方文化又是必不可少的参考和补充。因此,如何将地方文化融入一般性知识体系中加以应用,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方文化;地方历史文化;教学策略
 
对于地方文化知识的教学应用,高中阶段是最好的引入时期。相比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知识素养,且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特别是在构建文化知识体系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一个初步的过程。而此时,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地方文化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容易进行知识兼并和渗透。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地方文化已经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体系。其中最能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部分,当属地方历史文化。本文将以地方历史文化作为研究地方文化应用的代表,为地方文化如何融入高中教学课堂进行初步尝试。
 
一.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作为文科类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和分析较多的历史材料,而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并不深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很容易走进“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误区,即使喜欢学历史,也会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受影响。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地方历史文化,可以有效的利用学生对于家乡文化的情怀,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关注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学习过程也会多一份耐心和韧性。
 
(二)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有效补充
 
地方历史文化本就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地方历史文化的应用,对于教材内容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教材原有的知识框架会更加的完整,理论支撑也会更加丰富。
 
(三)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个时代的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这些层面的内容会成为后世剖析和认识这个时代的依据。其中,文化层面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证来源。地方历史文化除了是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还是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历史文化教学过程中应用地方历史文化,是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体现。学习地方历史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家乡地区的了解,还可以有效促进本地区文化的传播,增强地区整体的人文素养。
 
(四)帮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龚自珍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句话足以体现传统历史文化存在的必要性。学习和研究历史文化不仅是为了认识过去,更是为了延续未来。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生不息,都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从“小家”角度而言,学习地方历史文化是为了深入了解家乡,加深“小家”情怀;而从“大国”角度而言,学习地方历史文化则是为了继承完整的传统历史文化,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
 
二.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教材主体性原则
 
教材主体性原则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地方历史文化,要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主体,合理选择并适当引入地方历史文化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引入地方历史文化知识,不仅是为了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分清“主次”,避免出现因为偏重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影响到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
 
(二)内容科学性原则
 
内容科学性原则偏重于强调所选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虽然地方历史文化是传统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十分的复杂和庞大。因此,在选择地方历史文化的教学内容时,学校和教师必须遵循内容科学性原则,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以保证地方历史文化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有效性原则
 
教学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观念的有效性。要想保证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首先要确保学校和教师层面对于地方历史文化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度;第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否能达到地方历史文化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效率高低。而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文化认知
 
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第一个策略,是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文化认知。学习行为受到学习认知的控制,有怎样的学习认知,就会表现出怎样的学习态度。因此,要想保证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首先要从思维层面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地方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与家乡情怀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家乡情怀转移到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感知中,增强学生了解和学习地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第二个策略,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因此,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应用,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是关键。首先,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知识,并做好系统性的框架构建和内容梳理,做到“胸有成竹”;其次,对于教材内容,教师应当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方历史文化知识,需要教师进行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还要保证所引入的内容与课本内容顺利衔接。教师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要将课本知识和地方历史文化进行结合,让二者互为支撑。
 
(三)主次分明,有效做好内容整合
 
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第三个策略,是主次分明、有效做好内容整合,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首先,应当选择一个合理的范围。地方历史文化内容丰富,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为了适应课堂教学环境,因而在知识数量的选择方面,教师还是应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其次,应当选择难度适当的教学内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各异,且在教学应用方面的开发并不成熟,简单来说,作为教学内容来呈现的地方历史文化,其实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学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当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作为选择依据,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做好匹配。2.做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第二个方面是做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两点”分别指代教材内容和引入教学环节中的地方历史文化知识。做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首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与引入的地方历史文化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做好统筹兼顾,进行有序讲解;其次,在兼顾“两点论”的同时,还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与教材内容进行融合,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其次才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尽管这两个目的都很重要,但不能为了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应用,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四)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第四个策略,是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由于地方历史文化在教学应用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开展,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起地方文化资源。首先,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很多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都以网络资源的形式供人们参考和学习,学校可以通过购买等方式,扩充校园网站的教学资源,为地方历史文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很多地区都保留着当地的地方志,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地方志相对完整的记载了本地区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且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加以运用;最后,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历史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形成合作,一方面,可以请相关单位的专家在学校召开地方历史文化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定期分派教师到专业的历史研究单位进行学习和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五)编写地方历史文化选修教材
 
地方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第五个策略,是编写地方历史文化选修教材。地方历史文化“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有自己专属的地方历史文化。因而在编写教材时,关于地方历史文化的教材无法做到统一编写,这就需要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确定是否需要编写区域性适用的选修教材。编写地方历史文化的选修教材,首先要成立专业的编写小组,集中人力和物力,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内容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在选择入编内容时,应当充分结合本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还要结合课程主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编写;最后,对于选编的教材内容,相关编辑小组应当秉持严谨的态度,多方面、多途径的搜寻和查证资料,以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四.结语
 
地方历史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理应传承和发扬的文化内容。通过地方历史文化融入高中历史课堂的策略探究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地方文化融入高中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跟随教育体系改革的步伐,努力适应新时代教育体系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拓展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课堂逐渐拓展到研究性的教学课堂中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66.
 
[2]崔宝华.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1(20).
 
作者:魏晓红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楚文化艺术视觉形态具象与抽象研究
下一篇:推荐系统协同双向约束算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