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艺术】
帮您发文史艺术蛮性遗留的创作——《雷雨》原型及其激活特征
时间:2013-03-19 作者:admin 所属分类:未知 点击:59次
荣格心理学思想属于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在其心理学研究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许多重要思想,而且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完成了对这位精神分析心理学开创者的超越。文学艺术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文学艺术同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荣格关注文艺作品所反映的集体无意识内容,另一方面,文艺创作者个人的情结也是影响文艺作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荣格心理学体系诸多理论当中,集体无意识理论和情结理论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尤为突出,荣格心理学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理论上。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雷雨》是作为“社会问题剧”被阅读批评的;近年来,关于它的阐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其中也有立足原型理论的研究,但往往局限于某一点,本文试图运用原型理论对它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原型的激活
在荣格心理学体系诸多理论当中,集体无意识理论和情结理论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尤为突出,荣格心理学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理论上。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荣格的情结理论同弗洛伊德的情结理论之间是有大差别的,荣格更注重对作家身后的历史、社会以及民族精神的研究,他相信民族精神是作家个体创作的心理基础,它是居于作家个体潜意识之下的更为深刻、更具决定作用的因素。从这两个方面起步,我们便可以继续向下探寻荣格心理学理论与文学艺术之间的深层联系。 荣格将艺术创作分成心理学式和幻觉式两种类型,备受他推崇的幻觉式的创作,其创作素材不是人人都熟知的,它源自人类的心灵深处,是集体无意识中原始经验的心理积淀,其结构形式就是原型。幻觉式的作品是创作者的集体无意识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被激活从而转为意识的结果。从创作者主观意识到的内容和创作状态分析,《雷雨》非常符合荣格所描述的幻觉式的作品的创作特征。
荣格认为,原型的内容——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长期累积的结果,它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从后天获得的,而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这种普遍性的精神机能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转变为人的意识,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它会被激活,呈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再出现的意象。曹禺以自身的实践佐证了荣格的论点,他说促成他创作《雷雨》的是一种原始的或是野蛮的情绪,“《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
- 上一篇:浅谈语法隐喻在十四行诗中的语篇衔接应用研究
- 下一篇:浅谈单位犯罪认定问题
今日最新论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151-2811-9165 | |
客服电话: | 151-2811-9165 |
客服: | QQ:2261538389 |
微信:15128119165(同微) | |
联系邮箱: | wentougaolun@163.com |
论文发表?猛戳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