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艺术】
帮您发文史艺术电视综艺栏目故事化传播技巧探析—以《朗读者》为例
时间:2021-02-22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104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职称评审,期刊投稿,文史艺术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摘要]回顾央视综艺栏目《朗读者》热播的成功因素,其制作过程中体现出的故事化传播技巧,不容忽视:选定英雄人物、设置困境磨难、强调矛盾冲突、制造连环悬念、展现内心蜕变等,这些文艺创作领域通行的故事讲述规律,对于当前电视综艺栏目的制作与传播实践,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朗读者英雄人物困境冲突悬念
2017年2月,央视倾力打造的电视综艺节目《朗读者》一经播出,即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术界同样好评如潮,分别从传播、文化、营销、布景、主持、语言等角度切入,探讨其成功之道。除以上研究角度之外,在讲述到场嘉宾的人物故事时,编创人员所采用的多种故事化技巧,同样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电视媒体论文范例:电视台大型文艺演出报道的主题呈现
一、选定英雄人物
每个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的主人公,他是故事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英雄人物。所谓英雄人物,是对于常人而言的,他既可以是人类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完成了常人难以企及之事迹的“小人物”。成为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自然与常人有所区别:
1.认同感
在故事中,英雄人物要获得读者/观众认同与共鸣,既要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出色品质,又要有某些人类共通的特性。“每个听众或戏剧电影的观众,都被引领着对英雄产生认同感,……英雄需要具备出色的品质,这样我们才想跟他一样”。[1]《朗读者》第二季中:网络作家唐家三少,高烧41度仍坚持每天更新10000字的勤奋;翻译家王智量,对俄语名著通篇背诵的娴熟,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时废寝忘食的拼搏。勤奋、娴熟、执着、拼搏……这些朗读嘉宾身上闪映出的诸种品质,引起观众向往与认同。
同时,“英雄应该具备人类共通的品格、情感、和动机,……就像所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艺术作品一样,英雄需要共性和独特性,两者缺一不可”。[2]朗读者的观众发现,那些荧幕上的“大人物”也会有与我们一样的特性,平添真实与亲切感:唐家三少颈椎活动受限,心有对职业病的担忧;王智量对母亲的感恩与愧疚;俞敏洪穿上一双新凉鞋,会找同学炫耀;这些人类共通的特性,让观众感觉真实贴近,愿意相信,进而产生认同感,持续关注人物命运。
2.牺牲精神
“牺牲精神才是英雄真正的标志。牺牲精神也就是英雄为了理想或者集体利益而甘愿放弃对他来说某种宝贵的东西(也许是他的生命)”。[3]获得观众认同之后,英雄人物所作所为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目标,会逊色很多,而和他人、集体、国家、民族联系起来,便更能触动观众心弦,发挥引领作用。嘉宾徐国义为了国家体育事业,牺牲了“要自己孩子”的机会,而把全部精力放在培养国奥游泳队员上。来自普通家庭的果果父母,将女儿遗体捐献,救助了五个濒于绝望的家庭。这些人物的牺牲精神,使观众由衷钦仰,迅速产生认同感。
二、设置困境磨难
所谓故事,就是“让带有明确目标的某个人置身于越来越艰难的处境,看他如何走出这些困境”[4]。作为主人公的英雄人物选定之后,编创人员就必须做到事先详尽了解受邀嘉宾的方方面面,选择其人生经历中的精华,即那些困境时刻,展现在十几分钟的节目当中,通过主持人董卿恰当的介绍、提问,由嘉宾亲自分享他是如何坚持与奋斗,渡过那些困难时刻的,最终奉献给观众的是感动和启迪。在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作为朗读嘉宾的一期节目中,董卿相继提出三个问题①“每天1万字的更新速度,你的身体会受影响吗?”②“唯独在2015年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③“你发了微博说,你不写了?”随着董卿的提问,唐家三少的人生故事由成功的喜悦转入低沉情绪,他面临的三个困境:身体疲病!妻子患癌!放弃!?从身体、情感,到精神,困境层层加深,而最终支撑他走出困境的方法是:“我能写十四年,不只是因为坚持,也是因为热爱。”实现梦想需要“坚持”与“热爱”,正是本期故事中,最需要观众记住的关键词。
三、强调矛盾冲突
“如果一个人物没有遭遇考验、危险、挑战、险阻,没有经历过内心世界或者客观世界,或者两者兼备的种种艰难曲折,这样的人物是无法让大家惊喜连连的。……而冲突与悬念则是你把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创作工具”[5]。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即主人公面临的矛盾冲突有三种类型:与环境之间、与他人之间、自身内心冲突。
节目编创人员的任务,就是将其提炼、强调出来,增强故事张力。改革家迟福林作为嘉宾的一期节目中,董卿即以三句主持人话语,将迟福林面临的冲突强调出来:①“当时的海口其实还是很破旧。”②“改革是很艰难的事,您遇到过什么风险?”③“海南的改革是一个前赴后继的过程。”随着董卿的提问与引导,迟福林曾经面临的改革理想与海口落后现实之间、改革者与既得利益者之间、内心中受到的委屈与前辈的激励之间,三种不同类型的冲突,连续出现,共同增强着故事的张力。
四、制造连环悬念
冲突是悬念的基础,有了冲突,便有了英雄人物能否化解冲突,能否最终实现目标的悬念,而悬念是观众乐于倾听故事、收看节目的关键因素。创作故事的一般规律中,关于整个故事的总悬念,必须从故事的开始阶段就树立起来,并且贯穿整个故事始终。
1.总悬念
在浅阅读时代,总悬念的设置要早、要快,明确提示给观众,像一个“钩子”,勾住观众注意力。《朗读者》中,总悬念的设置开门见山,干脆利落。在董卿为时30秒,百字左右的开场辞中,既做到了简练概括嘉宾生平,又快速向观众抛出了嘉宾故事的总悬念。国家游泳队教练员徐国义作为嘉宾的一期节目中,董卿的开场辞是:“接下来我为大家请出的嘉宾,他自己并没有孩子,但是却有很多孩子称他为‘爸爸’,在孩子们的嘴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这些孩子们分别是叶诗文、傅园慧、徐嘉余、吴鹏、陈慧佳等等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所以他也被人们称为是金牌教练、传奇教练,让我们掌声欢迎朗读者、来自国家游泳队的——徐国义教练。”在介绍徐国义身份、职业、成就等方面的同时,其中蕴含的总悬念是:徐国义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孩子?那些金牌运动员们为什么要叫他“爸爸”?这个总悬念设置之后,维持到故事结束,观众才获得圆满解答。
2.分悬念
总悬念设置之后,不能立刻揭晓,那样会变成自问自答,平铺直叙,必须维持到故事高潮之后;但是,悬念长时间不得揭晓,观众就不能获得破解悬念时的满足感,失去耐心。解决之道是,设置若干个分悬念,环环相扣,随着分悬念的不断揭晓,导向总悬念的最终完全揭晓,故事也就随之圆满结束。在嘉宾徐国义一期中,编创人员有意设置的分悬念如下:①如何培养弟子,度过瓶颈期?②如何应对运动员的青春期,维持融洽关系?③如何治疗脑部肿瘤,度过备战奥运的关键时段?④徐国义住院,运动员们做了什么?⑤为什么不要自己的孩子?⑥妻子楼霞如何对待工作狂丈夫?总、分悬念与故事之间三者的关系,用比喻的方法说明就是:总悬念是发电厂,分悬念是分布在各个街区的变电站,共同为故事情节的流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
五、展现内心蜕变
在故事的结局阶段,英雄人物成功摆脱了困境,化解了冲突,解答了悬念,但是,这些只是人物经历的外部情节,“真正重要的是内心游戏,它是主要角色的心路历程以及是如何变化的。”[6]编创人员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明确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是如何完成转变的。故事中人物的内心转变,通常是正向的蜕变,一个故事通常是“一个角色(通常是主角)在开始时被设定为存在一个内在缺陷,可能是男主角自私或者是女主角缺乏自信。随着外部游戏的到来,这个角色的生活失去了平衡,逼着他去解决他的内在缺陷……最终都会以这个角色的成长——进化——为一个更好的人而结束。”[7]
《朗读者》中:嘉宾俞敏洪认为,周围的世界意味着痛苦,人是生活在痛苦中的,这无疑是他内心中存在的一大缺憾。在节目进行中,这种缺憾一直伴随他到高考,甚至是高考复读一次之后,仍然没有找到情况好转的办法。而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蜕变注定会发生。俞敏洪第二次复读前,母亲到县城为他报名,参加“高考补习班”,三天后母亲冒着大雨,连夜赶回家,泥地里摔了四五次,推门进屋时,满身泥污。此情此景,彻底震动了俞敏洪的心灵:“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没有别的选择了。最后我能考上北大,缘起就是那个晚上”。
此后,俞敏洪进入了一种“拼命状态”,“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更是解决故事开始阶段人物缺憾的方法,最终凭借这一点,“能够比较正常的,或者是比较快乐的度过一生”。嘉宾惠英红小时候家里长达十年的贫穷与离合,给惠英红幼小心灵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她的蜕变,发生在患癌父亲说出那句“不要怕,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对的”之时。
综上所述,《朗读者》的成功,得益于对一般故事规律、技巧的遵循与应用。“我们的神经系统本能地渴望故事”[8],理论与实践共同说明:综艺栏目创作,以及文化传播领域从业者学会讲故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本文论述的几条常用故事讲述规律:选定英雄人物、设置困境磨难、强调矛盾冲突、制造连环悬念、展现内心蜕变,是搭建一个成功故事的骨架性策略。
作者:王海龙韩旭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今日最新论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151-2811-9165 | |
客服电话: | 151-2811-9165 |
客服: | QQ:2261538389 |
微信:15128119165(同微) | |
联系邮箱: | wentougaolun@163.com |
论文发表?猛戳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