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史艺术 >

【文史艺术】

帮您发文史艺术

汉代博山炉造型设计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0-10-13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175次

关键词: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发表论文,职称论文发表,文史艺术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吕大临在《考古图》中说:“炉象海中博山,下有盘贮汤,使润气蒸香以象海之回环。”此语可作两种解释:其一为海中有山名为“博山”,其二为“博山”即指大山,《说文解字》中解释“博”字为“大通也”,即泛指山形之大。汉代博山炉以水滴状山形炉体的造型特征,中间夹杂各种神怪、禽兽和仙人等装饰,体现出了汉代的思想文化,完美地诠释了汉代流行的仙山崇拜思想。仙是道教特有的宗教信仰,核心思想是长生不老。从汉字的造字方法可以看出,仙的意思为“人在山上,从人从山”。在《释名•释长幼》一文中对仙的解释为:“老而不死曰仙。仙,迁入山也,故制字人旁山也。”仙是凡人修炼已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仙人所修炼居住之地便被称为仙山。虽然学界对博山炉的文化内涵说法不一,但是从国内外众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博山炉的主要文化背景应来自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和泰山说。山东地区作为汉代丰富多样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齐国从战国时期便是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家学说的交流碰撞之地。由于其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山东地区汉代博山炉造型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一、博山炉的形制分类
 
  根据考古学相关资料的搜集,西汉后期山东地区博山炉的数量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其数量只有27件,但出土的这些器物型式却有很多种,发掘年代也基本上是从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通过对山东地区汉代博山炉分型分式,把握汉代博山炉的形制特征,进一步了解各类形制博山炉之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探索山东地区汉代博山炉的造型规律,分析博山炉的造型结构设计的特征与规律。因其在制作工艺上有铜质和陶质之分,故将两种质地的器物按时期分别进行分型。为了更好地观察山地地区汉代博山炉的形制特点,将山东地区汉代时期各类型铜质和陶质博山炉依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制作成表(如表1)。表1山东地区汉代博山炉形制分类总览表由表1可知,山东地区汉代时期的铜制博山炉形制根据有炉座底部有无炉盘主要分为A型、B型和C型三种,其中A型的主要特征为无炉盘、B型的主要特征为有炉盘、C型的主要造型特征为无炉盘但为动物型炉柱和炉座;陶制博山炉形制均有承盘,根据炉盘所在位置高度的不同主要分为A型和B型两种,A型的主要特征炉盘位于最底部;B型的主要特征为炉盘位于炉柄中部偏下。
 
  二、博山炉造型的数据化分析
 
  本节主要计算博山炉的炉体高度、炉盖高度、炉盖高度与炉体高度之间的数值关系进行分析,获得博山炉的炉盖与炉体的造型比例关系;并借助信息图表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出山东地区博山炉造型的演变规律。1.炉体总高度的数据化分析根据考古简报和相关书籍记载中,从山东地区汉代27件博山中选取有明确尺寸记载的21件博山炉进行炉体总高度数值分析,按照时间顺序将其编号,再根据材质进行汉代各时期高度平均值的计算。横坐标为博山炉的编号,纵坐标为各个博山炉的炉体高度数值(单位为厘米)现将其绘制成图(如图1)。由图1可得出以下结论:从横向角度看,铜制博山炉的高度变化经历了三降两升的变化过程,初期高度增长缓慢,后期高度降速则较快;陶制博山炉的高度变化也出现了两个高点,并且有几个接近水平变化的高度。从纵向角度看,陶制博山炉的平均高度为19厘米,而铜制博山炉的平均噶度为15.5厘米,故陶制博山炉的整体高度变化大于铜制博山炉,这或许和陶制博山炉的造价低和造型简单有关系。2.炉盖高度与炉体总高度的数据化分析在多款博山炉图例中,多在炉盖的部分施以装饰。纹饰多样的炉盖部分同博山炉的其它部位产生了繁与简的对比,而其整体造型却相得益彰,这和纹饰与留白区域的位置比例息息相关。现将各例博山炉根据其不同形制的炉盖与整体的高度比例测量计算,并同黄金分割的数值相比较,分析其中的关联性,以论证博山炉炉盖纹饰所占位置比例的合理性。因图像的大小改变后,其图中物体的比例尺度为定值,故而设图例测量的单位长度为1,炉盖高度为h,整体高度为H(如图2)。因黄金分割数0.618为较长部分的占比,炉盖居于整体偏上的部分,则炉盖所占整体高度比例L=1-(h/H)。博山炉炉盖和炉体总高度数值柱状图(如图3),相应比值关系柱状图(如图4)。由图4中的数值图可知,L的平均值为0.6262,与黄金分割数更为接近,而总体标准偏差为0.07366,数值较小,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较为密集。由此可得,博山炉炉盖的高度位置与黄金分割具有关联性,而其整体在纵向的繁简对比也具有黄金分割的趋向。
 
  三、博山炉造型结构设计的特征分析
 
  1.造型结构分析博山炉结构上主要由炉盖、炉身、炉柄和承盘四个部分组成(如图5),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山炉的造型在食器“豆”的结构基础上还出现了“提环、“枢纽”和“鋬手”等辅助结构,体现了博山炉设计的多样性和功能性。通过研究博山炉的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分别从透烟孔、取料口和手柄三个结构部位,探索博山炉造型与结构之间的设计特征。(1)炉盖:出烟孔,有两种造型结构。一是山形炉盖的造型设计因山势的结构变化做成镂空状(如图6),二是在山形炉盖上钻出若干个圆形、椭圆形、菱形、“8”字形及不规则形的镂孔形结构,如青州马家冢子出土的一件釉陶博山炉(如图7),其山形炉盖上圆形。椭圆形和“8”字形镂孔,山形的造型与这三种造型结构结合很好的合理地解决了了香料燃烧时的使用性,还能巧妙的将看似普通的结构充满了科学性和艺术性。(2)炉身:取料口,有两种造型结构。一是炉身与炉盖以子母口的结构形似扣合,二是在炉身外侧设计可以活动的枢纽来扣合,这两种造型形成隐藏式的内嵌结构,方便放取香料,还可以美化造型。炉身的整体造型为豆型,内部较深,外部廓线的整体造型为由炉身底部中心点逐渐向两侧横向扩展和纵向提升的半球状。(3)炉柄:炉柄与炉身一体,有三种造型结构。一是圆柱型造型结构,根据炉体高度的不同有粗细高矮之分;二是植物型造型结构,如掖县古墓出土的一件铜制博山炉(如图8),其炉柄处为可以转动的四叶柿蒂造型;三是动物型造型结构(如图9),如济南魏家庄出土的一件铜制博山炉,炉柄处为两翅翘首的仙鹤,头顶炉身,脚踩一只翘首的乌龟。2.造型设计分析(1)因型造构-博山炉造型设计的合理性博山炉整体结构设计依据其山形造型而发生变化,如炉盖的镂空或镂孔的结构设计会随着山形的造型变化在其结构上做不同形状的镂空,镂孔的位置根据山峰的结构变化来设计符合自然规律,并且使结构与功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炉柄的造型设计遵从人体工程学为两头宽中间窄的结构,其结构的中心点与山形盖的顶点在一条垂线上,不仅符合人手把握还有助于整体炉体的稳定的合理性性;承盘的结构因山型盖的镂空会有烟气或杂物流出而起到清洁的作用,向外收敛的檐口造型,会使回旋到炉座里的烟雾随着承盘向外延展的造型回升,不仅具有合理性,还给人一种海中仙山的景象。(2)严密闭合-博山炉结构设计的严谨性炉盖与炉身之间用子母口的结构紧紧扣合在一起,炉盖的圈口直径小于炉盖的圈口直径,并有的炉盖外侧还有可以自由开合的枢纽,结构做成可以翻转的活轴,这些细节性设计体现了博山炉结构设计的严谨性。
 
  四、结语
 
  通过对博山炉造型的设计类型学分析,依据时间顺序和材质的不同进行分型分式,从整体把握其造型的特征,并通过研究其炉体的高度数值变化,分析其造型的高度变化,再将其与炉盖的高度进行比例分析,得出其符和设计几何学的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接下来对博山炉的炉盖、炉身和炉柄三个结构的不同类型的造型分析,最后总结归纳出因型造构和严密闭合的造型与结构的特征,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吕大临,赵九成.考古图•续考古图•考古图释文[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
 
  [2](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邵雅楠,鲁微微.中国绘画中的仙山[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24.
 
  《汉代博山炉造型设计研究与分析》来源:《大众文艺》,作者:崔璨 窦乐乐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策略探讨
下一篇:社交媒体中受众情绪对假新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