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文史艺术 >

【文史艺术】

帮您发文史艺术

文史艺术论文职称论文发表-浅谈《老子》的无为思想

时间:2013-06-08 作者:admin 所属分类:未知 点击:174次

  摘要:《老子》一文五千言,论述阐发了老子的哲学核心——道,道它无为而无不为,在整篇《老子》中,无为的思想贯穿始终。《老子》一文中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去做,而是一种顺应规律和自然的有为,有它很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史艺术论文,职称论文发表,老子,无为思想

  一、什么是无为与有为

  整篇《老子》中,“无为”一词共出现了八次,可见“无为”在《老子》中的重要性。“有为”一词,文章中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仅在第七十五章“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中出现一次,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有为”一词的理解。因为“有为”一词与“无为”一词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可以从对“无为”的深刻了解进而了解到“有为”的含义。

  《老子》一文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是在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最后一次在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些章句虽然直接使用了“无为”一词。但是对于我们理解它的本意的帮助并不大,要了解“无为”一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和内涵,就要先对文章中的哲学概念“无”有所了解。文章的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四章“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助于我们对“无”的理解。十一章中讲由三十根条辐组成的一个轮子,正是由于它的中间空无才可以作为车的一部分使用、房间因为中间空,中间无才可以作为房室来装东西用。但是我们要看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车轮之中的空不是凭空而空的、由无而无的,而是有条件的“空”与“无”的。是先有由三十根条辐组成的轮子后才能使其中间的部分“无”的,若是先没有轮子的“有”是不存在中间的“无”的,也就不存在整架车子了。同样的,室“当其无”才“有室之用”,但是若没有室的四围墙壁,此室的“无”也是不成立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与有并存的,它们二者是不可分开的。我们在理解“无”和“有”时就要从《老子》整篇文章或是整段文字来理解,而不能断章取意、断文取意。

  《老子》中的“无为”并不能按照字面去简单的,无联系的,单一理解成什么都不做,若是什么都不做,那社会就要停止运转了。若是真的什么都不做,那就谈不上“无为而治”的“治”了,因为“治”本身就是一种“为”,“无为”本身就是一种“为”。“无为”在文章中的意思是:不妄为,也就是在做事的时候不违背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或者说是“道”,而是顺应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也就是顺其“自然”,顺其“道”。

  “有为”在第七十五章中提到:“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理解《老子》中的“有为”也不能片面的孤立的从字面本身来进行理解,不能把“有为”简单的理解成有所行动、有所作为。《老子》中的“无为”与“有为”是相互依存的,是相对的。若是简单的把“有为”理解为做事情与有所行动,那文章的作者就不会反对“有为”,要是一有为就是错,就要遭到反对,那天下谁也不要行动了,就根本谈不上有人类社会了。

  “有为”在《老子》中所讲的是与“无为”对应的,是说做事情时不按照事物的规律也就是事物所固有的“道”来办事,为政时不根据人民的具体情况来施政,从而给人民带来负担与灾害的为政措施与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为时不遵“道”,不“自然”,不“中庸”。

  从“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老子的“无为”包涵了“有为”,在许多情况下无为就是一种有为,二者是一个同一体。

  二、怎样无为

  我们了解了“无为”与“有为”,那么文章是如何教导人们去“无为”与“有为”呢?第二章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也就是要人们学圣人一样做不用只靠言语的教化,让万物自己发展运行而不去控制它,有所为但不去把持与占据。在第三章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都是一种无为的具体措施,“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句话讲了“为”也讲了“无为”,即讲了圣人的无为,同时又讲了“智者不敢为”的“无为”。文章的意思说圣人的统治是要百姓无知又无欲望,使(为)聪明的人也不敢妄加有作为,自己的“无为”统治就是要使智者“无为”。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做到无为,不光是圣人与统治者在“无为”的原则下去为,还要做到使民众与智者都不为或是不敢为。也就是达到事物的双方都“无为”。在四十七章中的无为方法有“不出户,不窥牖”,这种无为有些难理解,但也是一种无为的方法,其实这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在研究室就行逻辑推理一类的思维工作。在四十八章中讲的“无为”是通过“有为”而达到的,文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也就是先“为学”、“为道”然后损,再损,才到“无为”。要不停的,努力的去为,之后才到损,最后才达到“无为”。

  从这些篇章中可以看出《老子》中的无为方法和途径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不同的事物,到达“无为”的方法是有区别的。

  三、无为的功用与意义

  《老子》中的无为与有为皆有其自身的作用,文章中尤其论述了无为的广大作用:“无不为”。

  “无为”使用在政治上就是要“使民不争;……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无不治。”也就是要使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行,使有聪明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扰乱社会,从而达到社会各个部分都得到治理即“无不治”。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要以无为达到“无败”、“无失”的境界。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若是王侯能遵守道的无为的话,便可以达到“万物将自化”,这样侯王便可以垂拱而治了。“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由无为达到天下其它事很少能到达的益处。四十七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圣人因无为达到知,明、成。四十八章“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用无为来取天下。“而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的理想社会。我们知道汉朝开国后的七十多年间,为政者采用了黄老的“无为”理念和方法来治国,使国家的社会经济很快恢复过来,使人民得到了修养生息,改变了国家贫困的局面,改变了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局面。达到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的社会状况。

  从这些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无为思想与方法用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事物到达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有所区别的。用在圣人自己身上是要达到“不去”;在治理社会上是要达到“无不治”;在取天下与神器时可以“无败”、“无失”成就“无为之益”。至此我们可以试着得出一个结论:《老子》中所教导“无为”的最后或是终极目的其实是“有为”,只不过在文章中所用的词是“无不为”。其实也只有用这个词才能最好的表达出“无为”的功用和意义,因为“无不”对范围的广度更能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来。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一个问题: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或是有资格去“无为”的,去“无为”的主要是圣人而不是常人。“是以圣人之治,……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通篇闪烁着“无为”智慧的光芒。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无为,怎样无为,无为的途径与方法,及其无为的功用与意义。在新时代,《老子》的无为思想依然对个人的修身与社会的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依然接受着它智慧光芒的照射。

  参考文献:

  [1]胡道静主编.十家论老[M]. 上海人名出版社,2006.

  [2]何新.《宇宙之道》《老子》新考[M]. 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8.

  [3]震阳子.道德经注解[M].大连出版社,1994.

  [4]胡适.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http://www.lyqkw.com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上一篇:文史艺术核心期刊论文范文-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
下一篇:文史艺术核心论文发表-鲁迅文艺评论的高度思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