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农业论文 >

【农业论文】

帮您发农业论文

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论文发表

时间:2023-05-08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53次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但小麦病虫害一直是降低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西北小麦产区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具体防治措施,旨在提高小麦产量,减少小麦病虫害危害,促进西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特点;防治
 
  小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近10年年均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00万hm2。但甘肃省小麦供需严重不对等,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缺口达到190万t[1]。影响小麦高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降低了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严格精准防控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益于小麦产业的增收增质和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就甘肃省小麦常见病虫害进行了总结。
 
  1小麦病害及防治方法
 
  1.1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的根系病害,小麦全蚀病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发生普遍,北方冬麦区局部地区有发生。小麦感染该病后,植株矮化,分蘖、次生根、成穗和千粒重均减少,植株染病后一般发病区产量降低20%以上,严重者产量降低50%以上。耕作制度的有效与否、耕作条件的实施和土壤条件等都能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该病的传播速度十分迅速,麦田从零星染病到大面积枯萎大致只需3年。在轻病区,病株灌浆期出现零星或丛生早败白穗,病根为黑色,易于拔起;在重病区,病株拔节后期出现多个矮化植株中心,病株高低不均,且中心病株发黄、矮化,密度较稀,易于察觉。防治措施:可种植济宁3号、烟农15号等抗病品种;杜绝菌源,少量发病区小麦机收,单收单打,病地不留麦种,严禁施病粪;发病区每2年停种1季小麦,轮作种植油菜、甘薯等非寄主作物。在小麦返青期用15亿1g荧光假单胞杆菌水分散粒剂1500~2250g/hm2兑水2250kg灌根。播种小麦后20~30d,每隔6天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g兑水60L,翌年返青期再喷1次,可有效防治该病[2]。
 
  1.2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广泛,尤其是在华北麦区发生尤为严重。小麦从幼苗期到抽穗期均可感病,危害极大。病症可以按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分为苗枯、茎腐和穗腐,其中以穗腐较为严重。在幼苗期,土壤或种子带菌会导致幼苗的嫩芽和根呈褐黄色浸水状腐烂,病情严重时整株苗全部枯死,然后在其上生长产生粉红色菌丝体。植株茎部被病毒侵染后,茎基部变为褐色,腐烂软化,病斑上生成粉红色霉层,植株逐渐枯死。在植株开花期或开花以后也可感病。一开始在穗部的颖片上有水浸状病斑产生,然后整个小穗被侵染,随即小穗发黄枯萎。在高温高湿情况下,穗部后期会出现像黑色小颗粒的子囊壳。小麦赤霉病的病菌在秸秆、病麦的组织等植株病残体上越冬,是典型的受气流影响的植物病害,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如果遭遇连续3d以上较多的降雨量,便可造成赤霉病大流行。防治措施:选择较为抗病的小麦品种,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如有必要再进行农药防治。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如良星99、鲁麦22、潍麦8等品种。轮作、深耕灭茬、合理施肥、灌溉、调节种植期、采用嫁接技术等。如合理轮作可通过与病原菌的非寄主作物轮作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及时消灭田园中的病残体,销毁在土表的小麦、玉米等残体,消灭病源以及采取开沟排水、合理施肥等措施,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药剂防治要看准时机,例如植株开花期到灌浆期可用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用多菌灵超微粉等有效成分40~50g,加水适量喷雾,每隔5~7天喷1次[3]。
 
  1.3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在我国西北部,该病十分严重,传播范围广且发病非常迅速,短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流行。据之前报道,该病会对小麦产生毁灭性影响,发病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感染条锈病后,发病症状为植株叶片会生出多条线状黄色条状物,为夏孢子堆,在后期会生出褐色粉状物,最后产生黑色线状排列的冬孢子堆。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可种植天选40、天882等抗病品种;采取农业防治措施,适时晚播,适当施肥,及时处理植株越冬残体。严格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及时、准确消灭发病中心;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药剂,有效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减少环境污染;拌种时100kg种子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g。及时控制发病中心,1%~5%的小麦植株感病时需实行化学防治,施用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150g/hm2,或15%三唑酮粉剂1200~1500g/hm2,加600~750kg水进行喷雾防治,主要喷洒在叶背[4]。
 
  1.4小麦白粉病
 
  近年来,小麦等作物的播种密度持续增高,随之小麦白粉病在西北麦区发病日益严重。该病可使叶片枯萎,分蘖变少,千粒重降低,严重发病时小麦减产达50%以上。其能够侵害植株地上器官,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后生成棉絮状霉斑,上生单层粉色状霉,之后霉斑由白色变为灰褐色,后期霉斑上出现不规则的小黑点。防治措施:种植中育4号、北农9号等耐病品种;麦收后秸秆还田,整地灭茬,清除杂草;合理施用磷钾肥,改进麦株通风透光条件。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剂量750~1125g/hm2,加水600~750kg喷雾防治。
 
  1.5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也是甘肃小麦产区常发的病害之一,该病危害小麦各个生育阶段。在幼苗期导致幼芽腐烂;在小麦3~4叶期,在叶鞘上出现病斑,严重时导致苗死亡。返青拔节后还会形成云纹状的花秆,导致茎部腐烂,极易造成倒伏,发病严重的主茎和主分蘖经常抽不出穗,有的虽然能够抽穗,但籽粒少且干瘪。小麦孕穗抽穗后,受温度及茎壁组织增厚等因素影响,纹枯病发展趋于稳定,但此时小麦需要大量的肥和水,而发病严重的植株因茎壁失水、输导组织坏死,水肥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坏死组织迅速失水及营养不良而枯死,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如丰产3号、扬麦1号等;合理安排植株间距;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原体,同时增施钾肥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处理小麦种子时,100kg种子可施用2.5%咯菌腈悬浮剂200ml,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300g。播种前在种子中加适量水均匀搅拌,拌种后及时播种,堆闷时间过长影响发芽和出苗。春季小麦拔节期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75~90g/hm2兑水喷雾,防效增加。
 
  2小麦虫害及防治方法
 
  2.1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又名油虫、蜜虫,是导致小麦产量下降的最为严重的虫害,在我国各大麦区均有发生。其主要针对禾本科作物,如麦类作物。主要刺吸小麦的穗、茎、叶等的汁液,在小麦抽穗后损伤穗部,进而损害小麦养分吸收和能量的传递转化。幼虫、成虫经常大量群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吸取汁液,被刺吸部位一开始出现黄色斑点,往后逐渐枯萎,然后整个植株变枯至死,造成千粒重降低,产量降低,严重时损失可达30%以上。防治措施:首要措施是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营造不利于取食的条件。合理布局作物,单一化春小麦、冬小麦的混种区,尽量将玉米和谷子作为秋季作物。拌种时需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作用是可隔绝病菌的侵染,驱避地下的害虫,但是不会对种子萌发功能产生影响。在农业防治方面,可采取栽培管理措施,及时清洁田园,减少麦蚜的寄主和适宜生境;冬春季节延迟播种;及时施用磷钾肥等。在小麦拔节期后可调查麦田蚜虫头数,100株小麦如果存在500头以上蚜虫,则需采用化学防治,或当孕穗期和灌浆期有蚜株率占比达到50%以上时,可喷雾施用对天敌安全的药剂,如10%吡虫啉、50%抗蚜威、3%腚虫洣可湿性粉剂等[5]。
 
  2.2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在我国产麦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破坏性害虫。该虫在幼虫时期可藏在小麦颖壳内,吮吸灌浆期的麦粒汁液,导致小麦籽粒秕粒、空壳。其幼虫还可以危害花器、籽实。植株被危害后麦粒汁液被吸空,麦秆直立不倒,长势“假旺盛”,田间表现为贪青晚熟。受害小麦麦粒被吸食,麦粒干瘪,严重的变成空壳,使受害小麦千粒重大幅降低。小麦吸浆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时达7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个体很小,成虫体形也仅和蚊子差不多大,体形为鲜黄色或橘红色,隐蔽性极强,不易被发现。红吸浆虫的幼虫是橙黄色,体长3~3.5mm;黄吸浆虫的幼虫是黄绿色,体长2~2.5mm。蛹的体色呈橘红色或黄绿、鲜黄色。防治措施:可选用较早熟的抗病品种。该虫的特点是对温度非常敏感,对高温不耐受。越冬幼虫在土壤湿度达到一定条件可以化蛹和羽化,湿度是达成这些的必要条件。小麦吸浆虫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危害程度不同,扬花期短而整齐、口紧小穗密集、芒长多刺的品种不利于吸浆虫的产卵、入侵和为害。因此,抗虫小麦品种要选用内外颖毛长而密、穗形紧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同时适当减少春季施用的化肥。农业防治方面采取深耕轮作对减少虫口数量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在虫害严重的田地及其周围可种植油菜、大蒜等作物,翌年再种植小麦,危害就会大大减轻。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ml加水1~2kg,或将50%辛硫磷乳油200ml加水5kg,与20~25kg土拌匀;在小麦抽穗期至开花前,即小麦吸浆虫成虫期,可用杀螟松乳油或溴氰菊酯等,通过喷雾的方法施药[6]。
 
  2.3麦蜘蛛
 
  我国麦蜘蛛主要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2类,在西北麦区分布的主要为麦长腿蜘蛛。麦叶受害后产生白黄小点,麦株矮小,发育不良,麦穗小而少,生长萎缩,重者枯干而死。防治措施:首要措施是农业防治,及时清理越冬残体,如田间地头杂草等,定期倒茬轮作,可大大降低麦蜘蛛的危害。麦蜘蛛潜伏期可使用灌水方法灭虫,具体操作为灌水前轻扫植株,此时麦蜘蛛落地,然后灌水使蛛螨被泥水粘在地表,从而死亡。在早期麦蜘蛛刚发生时,需在田间进行挑点治理,遵守“灭虫源,控点片,发现1株治1圈,发现1点治1片”的方法,及时扑灭地头、田边杂草上的虫源,防止其随着时间进一步扩大危害范围,早防早治。农药防治方面,对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使用药剂喷雾,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哒蟠灵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00倍液喷雾防治,均有较好效果。药液最好喷在植株叶片背面,套种作物也应一起防治。也可撒施毒土,用40%乐果乳油750g/hm2,兑等量水,然后和150~225kg细砂土混匀,配制成毒土,顺垄进行撒施。在小麦拔节期喷药防治效果最好,可施用哒螨灵可湿性粉剂或阿维菌素[7]。
 
  2.4小麦胞囊线虫
 
  小麦胞囊线虫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病害,在甘肃、青海、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山西等10多个省市均有分布。麦株被寄生后幼苗矮黄,生长速度减缓,根系较短且分叉,分蘖减少,成穗率明显降低。发病晚期根部生瘤,有白或暗褐色胞囊产生,老熟易脱落,严重时小麦可减产50%以上。胞囊线虫入侵麦株根系后,影响小麦根系养分的输送和积累,导致地上部出现上述症状。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如河南省农科院培育出的太空6号等;将小麦与非寄主植物如油菜、水稻、棉花连作,或与胡萝卜、玉米或豆科植物轮作;适当早播,少施钾肥,及时灌水。在播种时沟施10%噻唑磷颗粒剂4500~6000g/hm2,可起到良好防治效果[8]。
 
  3结语
 
  小麦作为甘肃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十分广泛,但是现阶段病虫害也较为严重,如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麦蜘蛛、小麦胞囊线虫、小麦全蚀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等均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在种植过程中,从小麦的品种选择、播种、生长至收获,到田地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小麦生长发展规律,对症下药,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品质,从而增收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雄,杨长刚,王世红,等.甘肃省小麦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种业,2017(10):14-15.
 
  [2]何丽霞.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J].植物保护,2018(4):55-56.
 
  [3]朱亮.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种子科技,2019(16):32-33.
 
  [4]温彩虹,李酶.小麦条锈病发生原因与高效防控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20(11):56-58.
 
  [5]袁航远,国庆.小麦蚜虫如何防治[J].农业知识,2021(3):21-23.
 
  [6]路立峰,李向前.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21(1):35-36
 
  [7]李家平.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9(10):86.
 
  [8]王燕,马明安,徐伟玲,等.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病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8(4):15-16.
 
  作者:白周鹏
 
  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65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发表论文,农业论文发表

上一篇:工业企业低碳零碳能源消费模式论文发表
下一篇: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实施对策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