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帮您发医学论文采供血工作中优质护理
时间:2023-01-11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128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职称论文,医学论文发表
护理工作在采供血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采供血工作中,加强对血站采供血工作护理干预及服务质量管理十分必要。通过对优质护理在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采供血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采供血;优质护理;护理措施
近年来,临床用血需求不断上升,血液供需不平衡关系日益凸显[1]。献血者的招募和有效保留可以增加采血量,缓解供血压力,但如果在献血过程中没有获得合适的护理和服务,会导致献血者的不满、不信任,进而影响无偿献血公益形象[2];而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并不了解献血信息,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这将极大地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意愿,不利于献血队伍的保留[3-6]。优质的服务是现代服务行业的命脉,更是积极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基础[7-8],将优质护理应用到采血工作中,可以提高献血者满意度,维护血站社会形象,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稳定无偿献血队伍,增加采血量。所以在采供血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至关重要。
1献血前优质护理措施
1.1优化无偿献血环境
献血环境是献血者进入献血点的第一体验,陈秋宇[9]等学者通过研究改善献血环境显示,对服务质量的改变真的很重要,可以提高献血者满意度。齐旭明[10]等通过研究视觉艺术在改善无偿献血环境中的应用,采血机构应从自身实际出发,运用艺术表达方式,为献血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让献血者感受美妙音乐、背景板和舒适环境的影响,自然轻松的完成献血全过程。此外,还可通过对献血屋或献血车的硬件设备进行升级,与温馨、舒适理念融合,设置更为合理环境,如采用大车窗设计,内部合理划分为咨询区、体验区、采血区和休息区等区域,若是献血屋可在内外设置高清显示屏,屏幕上循环播放无偿献血字幕或相关宣传视频,以提升过往路人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划分区域后需对各个区域的清洁规范进行制定,各区域配置好相应设施,让献血者进来后可以感受到环境分工明确,各个区域内的设置都符合要求,且规范整洁,干净整洁的环境对献血者的心理及躯体舒适度均具有提升作用[11]。此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对采血设备进行消毒清洁,以确保献血的安全性,让献血者放心献血,血液质量也能获得有效保障。
1.2加强献血前健康宣教
刘冉[12]研究表明,献血前做好献血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对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血站护理人员在献血前要做好献血者的接待工作,并认真向献血者讲解在献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此外,还可以分发宣传资料,帮助献血者全面了解献血信息,献血可以促进骨髓造血,有利于人体健康[13]。可加强对采血人员进行对话训练,对于献血者可能会问的问题进行预估,并提前做好回答准备,以便在献血者提出疑问时用专业、准确、易懂的表述回答,回答问题时需耐心,让献血感受到自己被尊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采血者的专业性[14]。
1.3强化心理疏导
献血者首次或独自进入献血屋或献血车时,往往会产生陌生感,心理难免会有担忧与疑惑。献血者担心的问题主要是献血是否会对自身健康产生影响、献血相关设备是否彻底消毒、是否会有感染疾病的可能、穿刺时的疼痛是否能够承受等。采血工作人员需对献血者可能会产生的疑问进行预测,并在其进入献血屋时对其性格、职业、年龄、学历等信息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能够因人而异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而心理疏导不可千篇一律地进行,应当从献血者实际出发,为其提供个性化疏导[15-16]。可先将献血者引导至咨询区,通过讲解与献血相关的血液生理学的简单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述,便于献血者能够更好地理解[17]。献血者进入献血屋时,需主动为其送上一杯温水,询问献血者是否已经进食,为空腹者提供食物;在采血过程中,若发现献血者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则立即停止采血;若献血者感觉疼痛,可就其年龄、职业引出其感兴趣的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若献血者较为紧张,可以轻握其手部,让其放松心态[18]。通过心理疏导能够促进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保障血液质量也有一定作用,虞李[19]研究表明:献血者到达采血点时,要告知他们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让他们做好准备。
2献血中优质护理措施
2.1提高采血技术
为了更好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血站也很有必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日常加强对采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毕岐勇[20]等研究指出:献血之前,优质服务更能降低女性献血者的穿刺疼痛。在正式采血前,护理人员应先仔细核查献血者姓名、性别、血型等基础信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在献血者面前打开密封的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袋,进行相关检测,让他们安心和放松身心,以免多次反复穿刺增加献血者痛苦,影响其依从性[21]。采血护理人员应积极提高采血技术,通过调整穿刺角度、穿刺部位,穿刺角度等尽量达到无痛性穿刺,将大大降低献血者痛感,给献血者良好的体验,从而提高献血者献血回头率[22]。
2.2加强献血过程护理
全血采血时间虽短,采血人员应尽量获得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与献血者积极沟通。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监测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和各种身体反应。若有异常现象发现,需停止采血,给予有效的处理[23]。采血结束后,用已消毒的棉签快速按压针眼处然后拔出针头,避免皮下血肿,采集结束后,护理人员应给予一些饮品和食物,助其血容量尽快恢复[23-24]。而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者血管与采集管路一直处于连接状态,期间需要同时进行生理盐水或抗凝剂的滴注,采集时间长,因此需要进行严密监护。除按照全血采集时的要点观察献血者外,应进一步加强巡视,并观察捐献者的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25]。此外,还应着重考虑献血人群的特点,特别是年轻献血人群,容易发生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的人群等,在采血过程中可以进行互换沟通,护理人员站在献血者的角度,充分考虑到献血者的顾虑,通过良好的沟通增强护士与献血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增进了解、协调关系,相互信任,从而减少冲突、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关系[26],而林娜[27]研究也指出:在青年献血者中心血站采血护理中应用互换沟通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增强整体好感,降低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献血者的二次献血。
3献血后优质护理措施
3.1认真履行献血后告知
在采血结束时,完成采血后,护理人员应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点上按压,并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掌握包扎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约20分钟后可将绷带解除[28]。引导献血者至休息区休息15~30分钟,继续观察,如无异常则可离开[29]。离开前将相关事项对献血者进行说明,献血后24小时内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也不可曲肘止血,以免血液回流受阻。向献血者提供献血服务卡片,注明注意事项和感谢话语。
3.2做好献血后回访
注重对献血者的后续回访护理,根据其登记资料信息,采用电话、短信或微信等多种途径进行后续回访,在重大节日向其表示慰问和祝福,提高献血者的好感度,有利于其形成固定献血行为,同时还能向周围亲朋好友进行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30]。通过开通献血服务热线,集电话招募、满意度调查、意见建议征集、体检结果反馈等功能于一体,搭建献血者与血站的便捷沟通平台[31],卢丽霞[32]等研究表明:电话使血站的护理模式不只局限于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期间,在后续护理过程中让护士和献血者之间建立共同信任关系,在法、情、理各方面进一步有效地拉近护理人员和献血者的距离,让献血者思想上对血站出现归属感,排除影响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树立血站良好形象,使他们重新加入献血队伍,为献血队伍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3加强与献血者关系维护
在单采血小板献血中还可以开展延续护理,在自己坚持延续捐献单采血小板之余,使更多人乐意成为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志愿工作者和招募者[33]。可以通过回访提高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可和再次参与意愿,通过对初次献血者问候型电话回访,利用短信平台对献血合格者短信回访,对不合格献血者(暂缓献血及永久屏蔽)采用一对一电话通知方式(肯定其对社会贡献,传递友好、尊重和关爱,并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进行再次招募[34];吕燕等[35]也探讨了献血者不同人群结构对献血满意度的影响,除在宣传、献血服务中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外,对重点人群(不满意人群、献血不良反应人群、用血费用报销人群)做电话回访,旨在使当事者或关联的人成为高价值客户或潜在客户。此外,运用“游戏化”机制增强献血体验[36],开展固定献血者活动[37]。
4小结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采供血工作中,强调以献血者为中心,深化护理理念[38]。采供血是血站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采供血工作中,通过加强献血环境优化、献血前健康教育、给予献血者心理支持[39],加强献血者回访和关系维护等方式对献血者提供全流程优质护理服务,这样献血者就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保留献血者,提高血液采集量,保障血液库存,为缓解血液供应“紧平衡”状态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艺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
- 下一篇:成果导向在护理科研人才培养中应用
今日最新论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151-2811-9165 | |
客服电话: | 151-2811-9165 |
客服: | QQ:2261538389 |
微信:15128119165(同微) | |
联系邮箱: | wentougaolun@163.com |
论文发表?猛戳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