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

帮您发医学论文

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时间:2021-10-11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87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职称评审,期刊投稿,医学论文发表
 
    分析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路线,深化校企“二元制”合作育人新机制,搭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开展招生招工一体化,按照企业人才需求采用“菜单式”育人模式,结合企业岗位技术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草药栽培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是一个立足于农学、面向中药学的专业,介于两大行业的交叉渗透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农学类为主,其最终产品为中药材。由于中药材具有商品和药品的双重特性,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产品的安全、有效,然后才是高产、丰收,所以有必要开设相关的中药学类课程,来保证产品的药品特殊性。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必定是包含医药和农学两大门类和多学科共存的状况[1]。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要求也越来高,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企业人才需求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也指出“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2]。2018年9月,我院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三批、广西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依托行业企业,围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建立“二元制”校企育人主体,充分调研合作企业人才需求,积极响应企业对适用人才的热切要求,转变学生培养理念,从专业培养转变为综合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好现代学徒制这个校企合作大平台,融合学院、企业的资源、师资、设备,发挥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优势”,按照企业人才的需求,采取“菜单式”育人新模式,培养出基础知识与实操能力突出,综合能力与企业岗位高度匹配的综合性人才。笔者结合我院2017级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试点,就现代学徒制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1现代学徒制运行现状
 
  基于教育系统的推动,“现代学徒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仅靠教育部门推动,缺乏制度配套,还是会出现“困难重重”的现象[3];缺乏相应的双导师有效管理机制,出现了由于“师傅”的专业能力不一样而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不平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为了更好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激发校企的积极性,发挥校企育人的潜能,有必要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
 
  2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深化校企合作新高度,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二元制”
 
  育人主体,确定现代学徒制内涵特征2.2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新机制,以学院党委牵头成立了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工作小组,负责落实与广西弄峰山铁皮石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始终围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建设校企互聘、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参与涉及合作事项的讨论、研究及决策;定期调研校企合作运行状况,及时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有序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2.3高质量建设
 
  2个现代学徒制产学研基地根据“双高建设”要求,学院主动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搭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训实践基地,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高质量打造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建设标准建设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生均仪器设备值达1万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管理规范。充分挖掘校内实训基地潜力,以承包制、联产方式,划出学院中草药园、石斛园的6亩土地,分配给现代学徒制学生,让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带教中草药栽培实务[4]。建立广西弄峰山铁皮石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个产学研基地。
 
  2.4遴选优秀骨干教师、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双导师”教学团队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20%,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0%,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70%。选聘6名优秀骨干教师及13名企业能工巧匠,建立“中农富玉”现代学徒制班教学团队。
 
  2.5创新招生办法,积极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根据合作企业发展需求和学校招生特点,校企联合采用先招生后招工的方式,积极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招生招工程序一般为:(1)企业宣讲: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工作内容等。(2)组织面试:根据专业情况及学生意愿进行初步面试挑选学徒。(3)组织参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进行意向岗位摸底,对学徒需求情况进行分析。(4)签订校企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做好才人培养相关工作。(5)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校企生三方责任,学徒正式开班。部分企业还根据学徒意愿,在首岗时期开展轮岗安排,让学生充分了解岗位基本情况后再进行定岗培养。此举提高了企业学生的幸福感,同时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也有更大的获得感。
 
  2.6协调共建,构建了现代学徒制长效沟通机制
 
  积极与合作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研讨,年内开展了2次培养研讨会。研讨会上,根据学徒任务时间表,双方就共同建立师资培养制度、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学习监管制度、学生实习保险制度等相关制度文件,及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材料的共同撰写要求,学生实习的考评、考核标准、方式及实施办法特色活动等,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培养人才”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岗位的研讨。
 
  2.7创新“四阶段、三中心、两融合、一标准”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432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4”即学生学习每学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实施教育和培训。第一学年工学交替,完成从学生到学徒新手的转变。第二学年岗位轮替,完成从学徒新手到熟手的转变。第三学年岗位实习,完成从学徒熟手到能手的转变,最终成为企业的岗位“专家”。“3”即中草药生产加工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中草药加工产品营销中心。以农职院中草药栽培技术为依托,打造“三中心”,把学院老师聘请为企业研发中心顾问,将企业员工纳入学院规范培训序列,培养双导师的协作新机制。“2”即学院及企业“二元”融合,协同育人,“1”即一个出徒标准,按照企业岗位的需求,采取“共商、共建、共赢”育人新模式,商讨出现代学徒的统一出徒标准,培养出基础知识与实操能力突出,综合能力与企业岗位高度匹配的综合行人才。
 
  2.8创建“二元共育、菜单式工学交替、四阶段递进”课程体系
 
  以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按照现代学徒制教学要求特点,构建灵活自组的模块化课程,将双元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的课程观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中[5],校企通过课程分析会、研讨会的形式,由企业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出学徒岗位所需要能力的“菜单”,校企共同建设“菜单式工学交替”的“学校理论课程、校企共建课程、企业实践课程”,形成“二元共育、菜单式工学交替、四阶段递进”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合作建设了《中草药栽培实务》《中药鉴定与养护》《药用植物识别》与《中药材产地加工》等4门核心课程的中草药栽培技术在线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了5门符合现代学徒制的特色教材及活页式讲义。
 
  2.9建立“岗位技术标准”,推行“岗位成才”的培训模式
 
  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建立起合作企业“中药材加工、园区大棚管理(农业设施)、药用植物栽培、药用植物组培、中药材营销、(中草药)园区旅游、(中草药)园区规划”等7个岗位的技术标准,对照行业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标准,校企精心组织对应的培训特色教材,岗位培训活页式培训讲义,有针对性的促进“岗位成才”。
 
  2.10建立“一岗多评”,引入多方评价体系
 
  以岗位成才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单一评价模式,将学生(学徒)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学生(学徒)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重点考核学徒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岗位核心配套能力水平,比对“出徒标准”要求,督促学生(学徒)考取企业对应岗位“上岗证”两个以上。
 
  3结语
 
  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尽快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这样的大环境,我校与中草药栽培企业联合开展“二元制”培养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就是一次崭新的试点。重构课程体系,重点发挥企业导师作用,按照企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建立起“岗位技术标准”,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列出“能力需求菜单”,创建了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四阶段、三中心、两融合、一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菜单式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教学教法,促进了我校中草药栽培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岗位,以期为广西中药资源宝库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卢诗剑 黄卫萍 梁碧云 马瑞宁 周媛 戴传勇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失眠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
下一篇:肩周炎治疗中中医手法的运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