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

帮您发医学论文

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完善对策

时间:2021-03-19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92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职称评审,期刊投稿,医学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摘要]生命健康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是最重要的民生需求,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还不能全面满足人民对生命健康的较高水平的要求,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对策研究
 
一、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非常重视,对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健全了医疗卫生体系,完善了医药供应保障体系,在保障人民卫生健康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日益提高人民生命健康质量和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但从全方位来看,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还不能全面满足人民对生命健康的较高水平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与无限的公共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健康长寿成为人民最关心的话题。为实现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健康管理逐渐提上日程,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开始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关于预防保健、营养膳食、基础病教育的知识普及成为党、政府与人民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逐步由单纯的生命救治向健康保障方面转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对于突发性疾病的控制更是不断提高应急控制和风险控制能力。在整个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中,疾控中心承担着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职能,公共卫生监管部门负责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SARS、新冠肺炎等)的预防、监控和治疗;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体系以及城乡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截至2018年末的数据表明,我国共设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43个,卫生监督机构2949个,妇幼保健机构3080个,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997个,乡镇卫生院36461个;我国54.2万个行政村共设立村卫生室62.2万个,村卫生室人员达到144.1万人。
 
二、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现状分析
 
(一)结构性、制度性不足
 
虽然我国的四级疾控公共卫生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但还需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2019年末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面对危机整个体系的反应滞缓,缺乏基本的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整个链条有缺失,保护医护人员安全的防护服不足、口罩短缺,基本应急物资短缺,疫情发生后初期的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不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协同不够,救治过程中对传染病传播的迅速变化反应不够及时,整个体系对疫情处置能力还需提高。在整个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中,医院承担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生命保护责任,也是应对各种疫情的第一战场,“管办没有完全分开”“政事搅和在一起”,降低了医疗服务供给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协同推进机制进程缓慢,并没有彻底摈除“以药补医”;政府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承担起监管责任,存在着政府职能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维护医疗卫生市场秩序、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保障人民医疗卫生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的能力不足。
 
(二)预防和控制能力欠缺
 
在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重要的职能。由于一些传染病疫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危害性大,所以,对传染病特别是对新型、传染性强的疾病的判断和控制是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安全和社会整体稳定的重要责任。当前,我国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门体制建设、职能建设和人才建设有待提高,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还要提升指导与责任担当能力,表现在突发疫情中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社会引导、物资调配、协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三)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其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2001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为5025.93亿元,占GDP的4.53%,到2018年,医疗卫生总费用增长到59121.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60%,占GDP的6.57%,财政投入保持持续上升趋势。同时,对于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投入占比方面,也呈现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从而减少个人医疗负担的趋势。但是,我们也要充分看到,我国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卫生体系筹资总体水平偏低。201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6.5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公共卫生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这种单一模式难以满足复杂的卫生健康环境和突发疫情。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经费的支出结构也不是很合理,政府财政支出主要流向大型医院和向医保倾斜,而且各地区间公共卫生投入也相对不够均衡,对疾控系统投入和医疗卫生人员收入都不能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人才建设是保障卫生医疗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科研工作是促进卫生医疗体系能力提升的支撑力量。我国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规划与培养,从专业上看,整个系统中预防专业人才占比较低,甚至有些非本专业,而是从药和护理专业转行而来;从年龄结构上看,疾控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年轻的专业人才配备不足;从学历结构来看,专业性的疾控人才不足,不能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了疾控职能的发挥。2014年,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印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2号),提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常住人口(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准)万分之1.75的比例核定。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四级疾控中心需配备23.5万人,但2018年我国疾控人员只有18.8万人,而且还在不断流失。
 
(五)信息化发展滞后
 
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用现代化的手段完成现代化管理,并促进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中,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存在各自为政、独立建设的问题,相互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信息无法共享。一些卫生医疗体系基础网络设施建设落后,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人民对高水平健康管理的需求。比如对传染性疾病的程序监测既有网络直报系统,还有多个专门疾病报告系统,另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涉及传染病监测内容,但系统间沟通机制并不通畅,数据共享不够。
 
(六)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关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传染病防治法》《动物防疫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消毒管理办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血站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6月,我国正式实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尽管我国这些年加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公共卫生保障的法律、法规、政策,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够健全。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这些法律、法规和地方的规章互促互补上也有所欠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一些地区在重大疫情应急管理处置措施方面制度化的缺失与科学化管理水平的不足。
 
三、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体系行政管理部门结构和职能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出现的职能错位、突发事件中管理不到位甚至缺位现象必须深刻汲取教训,以切实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履行监管责任和相关职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健康需求。伴随着人们对健康高标准需求和生命的重视,党和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调整思路与工作方案,针对日益发展的公共卫生医疗需求提供百姓切实需要的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充分认识到并切实解决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掣肘,增加投入,合理分配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另外,重视人们对看病就医存在的种种困难,切实解决好体系内存在的问题。
 
(二)优化财政投入模式,构建医防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来满足医疗物资、基础设施的购买、建设、升级。财政投入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在国家层面,应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制定长效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设备采购审批和专项资金投入计划,不断增加对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资金支持,改进医疗卫生设施和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同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资金投入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予以倾斜,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完善扶持措施,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共同推进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建设。
 
(三)着力构建预防型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患于未然
 
要充分认识到,防疫体系建设是防患于未然,如果疫情发生了却没有一个周详的应急处置预案、措施,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各级政府应有长远眼光和打算,构建一个科学的预防体系,从汇报、公开、救急、处置、医疗等各方面建立整个链条完备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建立基础配套设施。这是社会整体运营质量的提高,是社会公共保障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一个国家面对重大的公共卫生灾害时的综合实力。
 
(四)重视加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储备是建设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根本,针对目前公共卫生系统中人才结构不合理现状应积极做出改变。首先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学以致用的人才培训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避免出现只重视临床治疗不重视公共卫生、防疫人才的培养的现象,做好与防治相结合的教育研究,重视预防为主的医疗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广泛吸取国内外公共卫生医疗人才,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重视基础研究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护人员待遇,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对做出特殊贡献特别是抗疫人才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医疗人才的工作热情,提高医疗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五)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法律法规建设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这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方面仍存在‘短板死角’,要加强法治建设,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明确指出,要保障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健康运转,保障突发事件处置解决必须通过法律法规限定各部门各行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必须履行的职责,真正从源头上筑牢法治防线。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体系的法治法规,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为基础,结合现有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共同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完备的医疗卫生法治体系。
 
作者:陈立钧 崔伟 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学理论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思维导图在外科护理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