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
帮您发理工论文基于CNKI的枸杞属植物果实多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时间:2021-12-27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杂志社官网 点击:131次
关键词:论文发表,期刊论文,职称论文,理工论文发表
[摘 要] 摘要以中国知网(CNKI)中入选的中文核心期刊及CSCD期刊上发表的枸杞多糖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和内容挖掘,以揭示我国枸杞多糖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知识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枸杞多糖研究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1988—1995年)、平稳发展阶段(1996—2004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9年),目前枸杞多糖研究仍处于较高增长期阶段。华中农业大学张声华为发文最多的作者。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研究机构全部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提示枸杞多糖研究具有地域性特点。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显示,枸杞多糖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为抗氧化、细胞凋亡、宁夏枸杞、免疫调节、生物活性、黑果枸杞等方面,研究前沿关键词为品质、枸杞多糖的化学成分、响应面法、氧化应激、免疫增效剂等方面,提示基于枸杞多糖的枸杞品质研究、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可能是当前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关键词枸杞属;多糖;引文空间;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S 56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5-0310(2021)02-0079-06
《生物技术》是中国生物核心期刊的全文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选择)数据库的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的源期刊。这是一份涵盖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Knowledge Map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ruits of Lycium Based on CNKI
Qu Wei,Wei Xin,Xiao Peng
(Library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摘要In this study, the bibliometrics and knowledge map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qualified literature of PFL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ruits of Lycium)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CSCD. Through CiteSpace, a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oftwar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selected literatures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of PFL. The research of PFL showed that the research of PFL had gone through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stage (1988—1995), stable development stage (1996—2004) and rapid growth stage (2005—2019)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PFL is still in a period of relatively high growth. The author with the most articles is Zhang Shenghua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top three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re all from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ndicating that the research on PFL ha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hotspots focus on antioxidation, apoptosis, L. barbarum Linn., immunomodulation, biological activity, L. ruthenicum Murr., etc. The trends of research focus on qua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oxidative stress, immune synergist, etc.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quality, the bioactivity and application of PFL may be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Keywords: 關键词Lycium; Polysaccharides;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Knowledge map
枸杞属(Lycium)隶属于茄科(Solanaceae),在我国主要有7种3变种[1],其中栽培和研究较多的为宁夏枸杞(L. barbarum Linn.),其他枸杞属植物如黑果枸杞、新疆枸杞等也有研究和开发[2]。枸杞属植物果实中含有甜菜碱、黄酮类、多糖、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枸杞多糖是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35]。近年来,对枸杞多糖的研究备受关注,发文量逐年上升,但对枸杞多糖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至今未见报道。科学知识图谱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计量学方法,
引文空间(CiteSpace)作为代表性分析软件,通过对一定范围内
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直观、高效地揭示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6]。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枸杞多糖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展现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枸杞多糖研究热点及前沿,以期为未来枸杞多糖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1 数据来源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上发表的枸杞多糖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主题词“枸杞”和“多糖”为检索条件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设定为CNKI建库至2020年3月17日,共检得文献785篇,对检索结果进行逐条筛选,剔除重复文献和与主题无关的文献后,最终得到750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年4月第35卷第2期曲 伟等:基于CNKI的枸杞属植物果实多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1.2 研究方法
将纳入文献信息以Refworks格式下载保存并导入CiteSpace(版本为5.5.R2)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运用该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以发现我国枸杞多糖的研究主体,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分析我国枸杞多糖研究热点,根据突发性探测的结果来分析我国枸杞多糖研究的前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文献发表数量的时间分布显示了该研究领域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情况和趋势[7]。通过对样本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以文献发表时间(年)为横坐标,文献数量(篇)为纵坐标绘制文献年代分布图,见图1。
我国第一篇关于枸杞多糖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为1988年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上发表的题名为《枸杞子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抑瘤作用》的文章。在之后31年里,文献年代分布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8—1995年,枸杞多糖研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该阶段发文数量较少,年均发文量不足5篇;第二阶段为1996—2004年,枸杞多糖研究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发文量较上一阶段有了缓慢增长,年均发文量为11篇;第三阶段为2005—2019年,枸杞多糖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核心期刊发文量快速增加,由2005年的24篇增加到2019年的53篇,年均发文量为40篇,其中2018年文獻发表62篇,达到了整个时间区域的峰值。从1988年至2019年的发文量变化趋势来看,枸杞多糖研究的核心期刊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关注度和热度不断提高,目前仍处于较高增长期阶段。
2.2 作者和研究机构分析
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和机构,时间跨度设置为1988—2020年,设置单个时区长度为2年,阈值选择设置N为100,即在每个时区中选择前100个高频节点,网络剪枝方式设置为寻径网络。通过以上参数设置运行软件,分别绘制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以发现不同作者和研究机构在我国枸杞多糖研究中的发文数量和合作情况[6,8]。
在作者方面,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作者分别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声华(39篇)、武汉大学罗琼(28篇)、天津科技大学张民(16篇)、武汉大学闫俊(14篇)、河北工程大学单铁英(13篇)、宁夏农林科学院梁小军(13篇)、宁夏农林科学院王建东(13篇)、宁夏农林科学院马吉锋(13篇)、武汉大学崔晓燕(10篇)、山东农业大学王建华(10篇),这些高产作者间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是枸杞多糖国内研究的核心力量。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团队为以张声华和罗琼为核心的团队,研究方向为枸杞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特征、药理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见图2(a)。
在研究机构方面,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排名前11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宁夏医科大学(67篇)、宁夏大学(49篇)、宁夏农林科学院(38篇)、华中农业大学(33篇)、武汉大学(28篇)、北京大学医学部(16篇)、河北工程大学(15篇)、军事医学科学院(14篇)、天津科技大学(12篇)、广州中医药大学(12篇)、暨南大学(12篇),见图2(b)。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研究机构全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别是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大学和宁夏农林科学院,3所研究机构共发表论文154篇,占总发文量的20.53%。从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宁夏具有绝对性的优势,说明枸杞多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研究将“凋亡”和“细胞凋亡”、“小鼠”和“小白鼠”、“抗氧化”和“抗氧化活性”等同义词进行合并后,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其他参数设置同2.2,调整节点频率阈值为5,运行软件后得到包含167个关键词和286个共现关系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
关键词的标签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频次,标签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多[9]。由图3可知,抗氧化、细胞凋亡、宁夏枸杞、免疫调节、生物活性、黑果枸杞等关键词标签较大,表明该关键词在国内枸杞多糖研究中较受关注,研究较多。
对枸杞多糖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表1。
表中的中心性反映了关键词节点的重要程度,由表1可知,中心性排名大于0.1的节点依次是枸杞多糖(0.55)、多糖(0.43)、枸杞(0.41)、免疫调节(0.32)、抗氧化(0.21)、细胞凋亡(0.20)、提取(0.15)、大鼠(0.15)、氧化应激(0.13)、宁夏枸杞(0.10)、黑果枸杞(0.10),说明这些节点是沟通其他节点的纽带,在图谱中具有重要媒介作用。文献关键词除了枸杞多糖外,可以归纳为3类:化学研究方面(提取、分离、化学成分、活性成分、结构分析等)、生物活性研究方面(抗氧化、细胞凋亡、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肿瘤、氧化应激等)以及质量控制方面(含量测定、
品质、不同产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从3个角度反映着枸杞多糖的研究方向。
2.3.2 关键词的突现分析
研究前沿是在科学研究中最近出现、正在兴起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10]。CiteSpace软件可以通过探测在某时期使用频次骤增的专业术语即“突变词”来确定研究前沿[11]。通过突发性探测,发现样本文献中关键词骤增的20个突变词,见表2。由表2可知,枸杞多糖研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研究热点,从1988年开始,研究热点为宁夏枸杞、含量测定、抗疲劳、免疫调节等;2005—2015年,研究热点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正交试验法、提取工艺、生殖损伤等;近些年,研究热点为品质、化学成分、响应面法、氧化应激、免疫增效剂等。
3 结论和讨论
对研究领域内发表的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有助于从整体把握某一研究内容的研究规模及研究方向,对进一步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2]。枸杞作为经典中药品种具有较长的应用和研究历史,枸杞多糖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也有较多研究成果[45]。本研究以CNKI上发表的核心期刊和CSCD期刊来源的枸杞多糖研究文献为样本,对文献进行年代分布统计后发现,经过研究初期的起步探索期和中期的平稳发展期后,目前枸杞多糖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期阶段,引入新的研究技术或理念可能会对枸杞多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对枸杞多糖研究的作者和机构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阅读后发现,在枸杞多糖研究早期,张声华、罗琼的研究团队对枸杞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研究方向广泛,研究成果较多,对枸杞多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发文量较大的梁小军、王建东、马吉锋团队发展历史较短,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畜牧方向,其研究成果将为枸杞多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数据支持。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大学和宁夏农林科学院3所研究机构在国内枸杞多糖研究中发文量排名占据前三位,可能与宁夏地区作为枸杞的优良产地,具有较长的枸杞培育、种植和应用历史有关[13],但研究机构过于集中在一个地区也会影响知识的创新和扩散。
对枸杞多糖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掌握该领域各时期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对文献梳理后发现,自1988年开始,枸杞属中宁夏枸杞的多糖即有研究,在研究初期对枸杞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关注度较高;1998—2007年,随着国内药理学研究的广泛开展,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日渐活跃,研究热点为枸杞多糖的抗疲劳、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節等活性,该时期有学者从分子水平研究了枸杞多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14];从2007年起,对枸杞属中黑果枸杞的多糖研究有了较多报道,研究表明,黑果枸杞多糖亦具有抗疲劳、降血糖、保护肝损伤等药理作用[15],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提示该属其他植物果实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2006—2010年,随着对枸杞多糖研究的深入,对枸杞多糖的应用需求越来越迫切[1617],此时,对枸杞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较多,主要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设计,以多糖得率对提取工艺进行评价。近些年,对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了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评价和研究,克服了以往以多糖得率为指标评价提取工艺的单一性,运用图形技术将多糖得率与多个提取因素综合分析,通过对曲面的分析,可以直观地判别优化区域,指导优化提取工艺参数[1819]。在此期间,由于对枸杞种质和道地性的重视,研究者对枸杞品质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来源枸杞中的多糖、微量元素、β-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差异,对枸杞种质资源利用、道地药材品种确定及其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会受到持续关注[20];化合物结构和作用机制研究是制约枸杞多糖临床合理应用的瓶颈,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对枸杞多糖的具体化学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结合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枸杞多糖的化学成分、结构解析及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研究热点,并成为枸杞多糖开发利用的关键[2124]。含有枸杞多糖的免疫增效剂成为近些年在农业方面应用的研究热点,其成果将为枸杞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文献来源于CNKI网络版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的枸杞多糖相关文献最早自1988年,之前的研究文献未能录入,可能会对本研究中关于枸杞多糖的早期研究情况有一定影响,但是从枸杞多糖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分析,不会出现与本论文所述研究成果相抵触的结论。特别是,利用网络数据库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对枸杞多糖研究状况进行梳理,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枸杞多糖的研究历史、核心研究者和机构、研究热点和前沿,对枸杞多糖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内容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1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15.
[2] 董静洲, 杨俊军, 王瑛. 我国枸杞属物种资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18): 2020-2027.
[3] KULCZYNSKI B, GRAMZAMICHALOWSKA A. Goji berry (Lycium barbarum): composition and health effects a review[J]. Polish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6, 66(2): 67-75.
[4] TIAN X J, LIANG T S, LIU Y L, et al. Extractio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a review[J]. Biomolecules,2019, 9(9):389.
[5] 魏雪松, 王海洋, 孙智轩. 宁夏枸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成药, 2018, 40(11): 2513-2520.
[6]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7] 柯平, 宮平. 数字人文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领域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6, 42(6): 13-30.
[8] 胡泽文, 孙建军, 武夷山. 国内知识图谱应用研究综述[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3): 131-137+84.
[9]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7: 85,108.
[10] 许晓阳, 郑彦宁, 赵筱媛, 等. 研究前沿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4, 37(6): 139-144.
[11] CHEN C M. CiteSpace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57(3): 359-377.
[12] 胡力, 肖宏. 基于CNKI文献大数据视野下生药学学科发展及研究进展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 43(4): 689-695.
[13] YAO R Y, HEINRICH M, WECKERLE C S. The genus Lycium as food and medicine: A botanical, ethnobotanical and historical review[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8,
212:50-66.
[14] 谢文, 陈华国, 赵超, 等. 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OL]. 食品科学:1-19. (2020-03-30)[2020-10-2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00330.1213.030.html.
[15] 丁玉静, 刘俊秀, 李金红, 等. 黑果枸杞生理活性成分及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7, 33(13): 1280-1283.
[16] 孙桂菊, 左平国. 枸杞多糖功效研究及应用状况[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29(2): 209-215.
[17] 陆高圣, 陈国广, 任莉丽, 等. 知识产权保护与枸杞多糖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8): 4044-4045+4104.
[18] 刘琳, 鄢瑞明, 曾凡骏. 响应面法优化枸杞多糖提取的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1, 47(6): 32-35.
[19] ZHANG J, JIA S Y, LIU Y, et al. Optimization of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of the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Carbohydr Polym, 2011,86(2): 1089-1092.
[20] 安巍, 赵建华, 尹跃, 等. 枸杞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 宁夏农林科技, 2019, 60(9): 49-50+99.
[21] 刘淑贞, 周文果, 叶伟建, 等. 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 38(18): 211-218.
[22] 谭西, 周欣, 陈华国. 植物多糖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 42(21): 4104-4109.
[23] XIE J H, TANG W, JIN M L,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bioactive polysaccharides from Lycium barbarum L., Zizyphus jujuba Mill, Plantago spp., and Morus spp.: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ities[J]. Food Hydrocolloids, 2016,60: 148-160.
[24] FERREIRA S S, PASSOS C P, MADUREIRA P, et al.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immunostimulatory polysaccharides: A review[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5,132:378-396.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本文章来源于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中国期刊网等检索数据库。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版权属于原作者和检索平台,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今日最新论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24小时服务热线:151-2811-9165 | |
客服电话: | 151-2811-9165 |
客服: | QQ:2261538389 |
微信:15128119165(同微) | |
联系邮箱: | wentougaolun@163.com |
论文发表?猛戳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