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亿职称期刊论文发表网,是一个专业致力于期刊征稿,投稿、论文发表、编辑润色、文献参考,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职称论文等服务的综合代发论文网。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发表首页 > 学术论文 > 理工论文 >

【理工论文】

帮您发理工论文

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0-09-01 作者:lylunwen 所属分类:网络 点击:106次

关键词: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发表论文,职称论文发表,理工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物流运输、供电网络以及环保、安全防护、医疗卫生、家居用品等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各种软件编程、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取得了优异的成效。由于物联网的使用和发展,很多人的生活和许多行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监控系统、城市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多个专业领域逐步发展,促进了物联网研究机构和供应机构的健康发展。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技术概述
 
  互联网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就是把互联网的终端从人身上延伸到物品之间,实现物品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或者说交互。物联网的基础含义: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感应器和定位系统以及扫描仪等能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数据交互的传感型设备,依据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使物品之间相互连接,将所接触和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传输和交互,使物品智能化和统筹管理化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必然提出的需要,所以我国非常注重和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在物联网技术发展方面有着专门的政策和发展环境,并且相应的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安全等基础条件的发展比较完善,为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物联网在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将成为应用热点[1]。
 
  1.2物联网的基础认知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在1999年,突尼斯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也明确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创兴和发展,物联网的时代即将到来,所有物品之间都能实现信息数据的交互,与物联网相关的其他技术也将会被更广泛地使用。例如传感器、嵌入式的技术等。目前,物联网虽然是比较新兴的技术,但很多人对物联网的认知是存在误区的,主要是以下3点:第一,把物联网误认为互联网。人们认为物联网与互联网一样是没有边际的,恰恰相反,物联网并不是所有物品全部共享和开放平台,它是有边界的。第二,把物联网当作海市蜃楼。人们认为物联网看得到但实现不了,能够运用到的只有通信方面。但并不是如此,现实中物联网能够应用且已经运用的方面有很多,包括物流行业、交通各行业等。第三,人们把传感网络误认为是物联网。其实物联网包含了传感网或者说RFID网络,传感网只是物联网中的一部分,毕竟物联网中还包含了嵌入式技术等。
 
  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结构
 
  2.1传感器相关技术
 
  计算机科技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传感器技术,其是计算机科技有效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计算机技术仍旧是处理数字信息,但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创新,传感器被用于计算机技术中。计算机利用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再进行数字信息处理,这中间的获取、转化信息技术就是传感器技术[2]。
 
  2.2RFID技术
 
  RFID是传感器技术中的一种,不过和一般的传感器技术不同,它糅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相比于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RFID技术拥有更广阔的利用空间,尤其是在全自动识别和交通信息以及物流管理的应用中有良好的优势。
 
  2.3嵌入式技术
 
  嵌入式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以及电子应用技术等相互结合后产生的信息处理技术,与另外两个核心技术对比,嵌入式技术比较全面且复杂。伴随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嵌入式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活中,例如人们日常所用的手机、国家的航天卫星体统。3种核心技术之间是有联系的,传感器和RFID技术相当于人体器官中的眼睛或者耳朵、鼻子,传感器技术的任务就是手机信息,网络是神经元传递信息,嵌入式技术则是人体的脑部,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处理。
 
  2.4物联网技术结构
 
  物联网技术结构由3层组成,按照层级先后顺序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是对外部数据感知和收集的结构,也是物联网能否进行产业化的关键,其技术重点在能否全方位且精确地感知信息,并且要实现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网络层就是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结构,通过利用通信网络覆盖面非常广的特点,对物联网进行改造,传递感知到的信息,使信息传递过程网络化和系统化。应用层则指的是物联网应用包含了智能家庭服务和物流行业等。所以,在物联网所提供的服务终端里并不仅限于个人,还包含了企业、工厂、家庭等[3]。
 
  3计算机技术对物联网的推动
 
  3.1计算机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物联网核心技术有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基础,计算机的数字信息编辑和编程设计支撑着传感器核心功能中的信息转化。物联网是互联网立足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创建的新网络。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技术发展都无法绕过计算机技术,因为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基础应用都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例如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软件开发、内部程序设计、数字信息的分析处理等,都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物联网的传感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数据转化,嵌入式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而且信息处理结果和反馈也离不开计算机。与互联网对比,物联网的功能更多偏向于分析处理实际存在的物体,并且把处理结果传输给物联网用户,这些功能决定了物联网更适合物流产业,例如网购下游的物流企业、大型工业的机械化职能化生产等。所以计算机技术是物联网实现飞速发展的基础。
 
  3.2计算机技术促进物联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越来越看重,决定了人们也开始找寻运用到信息传输之外的互联网技术,期待着互联网能够连接物体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了网络和实际物体之间的连接。目前,物联网已经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共享单车、无人超市、智能家居等。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让消费者更多地接触物联网商品,提升曝光率,推动物联网产业的良性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前沿科技成果不仅能帮助互联网连接更多的人,也能帮助物联网更加广泛地应用在现实当中。物联网和互联网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推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4]。
 
  3.3计算机技术保障物联网发展的条理性
 
  计算机技术已经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科学技术,而物联网发展时间不长,是比较新兴的技术,更多地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物联网出现到如今,计算机技术解决了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难题和障碍,例如物联网的运行机制、物联网上体现实际物体的方法等。所以,计算机技术是物联网有条理地发展壮大的助力。在现代生活中,家居交通等各个行业都逐渐实现智能化,而物联网也在智能领域发挥作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说明了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巨大,而且使物联网发展的过程更有条理。
 
  3.4计算机技术使物联网更加完善
 
  人们体验物联网后反馈信息,计算机技术接收并进行一系列分析以相应改进、满足用户需求,使物联网能够改变自身的缺陷而更加完善。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物联网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且有效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使人们通过一个电子标签可快速了解某个物体、找到某个物体的地理位置和状态,也可以操控某个具体物体,实时控制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操作系统,利用大数据预测道路交通情况、防止灾害和犯罪等。目前,物联网在市场上的经济效益较好,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所以计算机技术对物联网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5]。
 
  3.5计算机技术使物联网更有活力
 
  物联网的运行方式并非那么简单。虽然是互联网的衍生产品,但物联网不仅如互联网那般是一个网络,也更像一个独立的超市。物联网在以后的发展和应用中,不会再局限在小范围之中,它会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下,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保护环境和监督家庭安全等。
 
  4结语
 
  物联网已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是物流、工厂、商店还是生活中的家电家具,都将被物联网渗透。点外卖、网购等都凸显了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生活的改变。在衍生出的新事物、新行业中,无不显示出物联网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在如今信息化的社会中,物联网、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之间紧密相连,也凸显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桂香.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的推动作用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9(3):160-161.
 
  [2]李越然.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的推动作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7):28-29.
 
  [3]赵能.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的促进作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5):132-133.
 
  [4]王尧.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的影响[J].电脑迷,2018(12):23.
 
  [5]马浩然.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的推动作用[J].智能城市,2018(19):37-38.
 
  《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发展的影响》来源:《无线互联科技》,作者:王丽敏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数学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下一篇:新时期大学物理教学改革